色达全境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可能会发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
急性高原反应是在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
色达县境内地形复杂。地处巴颜喀拉山南麓,大地构造属川西地槽系巴颜喀拉山褶皱带,全境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色达县全境大部分为典型的丘状高原,西北部溪河密布,排水不畅,沼泽发育。
级差小于30度,少数山峰凸出于高原面700-900米,海拔4000米以上为典型的丘原地貌,相对高度500-1000米;海拔3500以下的巴尔坝河谷地带,河流深切,流水浸蚀严重,为高原山原地貌。总面积中高原面积约占84%;山原占15%;平坝占1%。
色达周围城市哪里海拔低
1、色达县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丘陵高原,海拔较低。
2、色达县地形复杂。大地构造属于川西地槽系巴颜哈拉山褶皱带,位于巴颜哈拉山南麓。
3、大部分地形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
4、色达县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丘陵高原,西北部河流密布,流域发育不良,沼泽发育。坡度差小于30度,少数山峰从高原表面突出700-900米,4000米以上为典型的丘陵平原地貌,相对高度为500-1000米。
5、巴尔巴河谷地区海拔3500以下,河流较深,水土流失严重,为高原山地原始地貌。总面积中,高原占84%,山区占15%,平坝占1%。
6、色达县被三条断层(西北或西)切断,属金堂弧西翼。色达断层沿盖勒托-罗罗色达线斜穿曲流(河)上洪克;康勒断层沿塔孜-康勒线横穿曲流(河)盆地;鲜水河断层仅出现在大曲(河)右侧。除盖勒托-洛罗-色达断裂相对稳定外,其余断裂均处于活动状态。
一、色达气候:
1、色达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型,年平均气温-0.16℃,1月平均气温-11.1℃,7月均温9.9℃,极端最低气温-36.3℃,极端最高气温23.7℃,长冬无夏,4季均可出现霜、雪,大气含氧量不足标准的60%。日均温≥3℃,年太阳总辐射为80—200千卡/cm。
2、色达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51.1小时。平均降水量65L4毫米,多集中6-9月,全境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天,海拔3700米以下地区稍长,高海拔区无绝对无霜期。
二、色达风土人情
1、色达县民风淳厚,礼俗古朴,许多风俗至今沿袭,人文景观独特。
2、服饰:色达县藏族服装主要有藏袍、藏衣、衬衣。具有袖长、腰宽、襟大的特点,衣料颜色以白、大红、蔚蓝、粉红、桔黄等色为主,藏袍一般用氆氇、毛呢等作料,并以虎皮、豹皮、水獭皮镶边。
3、色达县藏族的帽分两大类,一类是僧人帽。在佛事活动时,活佛带巴亚帽,堪布和其它僧人戴亚帽,在通常情况下,喇嘛戴呷亚帽,堪布以上戴金帽。
4、色达县藏族的鞋主要有藏片制成的细呢子长统靴,红黑牛皮制成的长筒牛皮靴,花氆氇及牛皮合成的长统靴,长统毡鞋,小孩一般穿小牛皮制成的长筒鞋。
5、居住:色达县牧区牧民长期过着逐水草、居帐蓬的游牧生活。牧民大兴三配套建设热潮,传统的生活方式正被定居点所取代。
6、色达金马节:色达县金马节是牛月初四(即藏历五月初四)色达牧民祭神的大节。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