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委2017年发布的第38号公告(以下简称38号公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汞公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对我国生效,其中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为贯彻落实《汞公约》和38号公告,做好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的注册和生产有关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已经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原注册证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可以申请延续注册,但限定其注册证有效期不得超过2025年12月31日;
已经按照医疗器械受理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继续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审评审批,准予注册的,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限定其注册证书有效期不得超过2025年12月31日;
汞体温计,能作出怎样的高度?
水银也就是化学元素汞。口服水银的毒性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正常人误吞水银一般都不会有事。还是紧张?那就多上几次厕所,把水银排出体外就好了。纯净的汞直接进入消化道,其实是所有汞危害场景中对人体伤害最小的一种。
数据显示,水银在胃肠道的吸收率极低,基本可以认为是不吸收的。也就是说,水银直接被吞下或灌下,它只会穿肠而过,不留下一片云彩。
说个故事吧:曾经有个小男孩看到爸爸带回家的水银很好奇,趁家长不注意,喝下了一小瓶。孩子被送到医院后,第一天拍了一张片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喝进去的水银都散布在胃里。第二天的片子显示,水银到小肠里了。第三天结肠、直肠可见……
最后家人收集了孩子一周的大便,用水反复冲洗后把水银归整起来,还是一小瓶。
儿童咬碎体温计发生误食的情况很常见。这个时候的家长多数慌了神,如此毒物下肚还了得?
Get到“水银经过完整的胃肠道基本不会被吸收”这个知识点的家长,通常可以比较淡定地做到先检查孩子口腔中是否还有汞和玻璃渣,然后小心清理干净。
如检查孩子口腔黏膜没有损伤,那只要注意口腔卫生,近期不吃坚硬、刺激性食物,给孩子做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泄就好。留意孩子近两天的排便情况,观察是否有金属液滴排出。
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的口腔被玻璃渣划破流血不止,那问题就复杂了。建议马上到医院处理。这是因为水银进入血液,可与蛋白质及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抑制其功能,甚至使其失活。因此,如怀疑汞经伤口吸收了,则需要到专业机构检测尿汞浓度,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驱汞治疗。
一支标准的水银体温计约含有1克汞。最近报道的这位少女打破17支体温计,大概收集了17克汞。临床上甚至有吞食更多水银完全没有出现中毒表现的病例报道。不过还是极力劝阻大家,千万不要以身试毒。
水银对人有哪些危害?
我们在正常使用温度计和血压计时,密封的水银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而一旦水银泄漏出来,人体就会直接接触水银。如果吸入极少量水银蒸气不会中毒,但任由其挥发很危险。
水银的蒸气有着慢性剧毒,它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对神经系统和肾脏系统造成较大的损害。
短时期内,暴露在高浓度水银蒸气中会产生头疼、乏力、胸痛、咳嗽等中毒症状。
而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水银蒸气环境中,会导致神经系统障碍,甚至脑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遇到体温计破损,水银泄漏时,我们要这样做
1、立即关闭空调及室内的加热装置,打开门窗,加强房间与室外的空气流通,室内人员退出房间。保持水银散落处的原状,并小心不要踩到污染区域。
2、戴上手套和口罩,用纸片或棉棒迅速将洒落到地面上的水银小心收集起来,把这些水银球放置在盛有水的矿泉水瓶中。
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它会稳定地待在水底,不再挥发。对于较大的水银球可以用纸板或者注射器小心收集,对于较小的水银球,用湿润的小棉棒或胶带纸轻轻粘起来,再将全部工具装入密封袋中,残余的水银用硫磺粉清理。
切记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水银!千万不要把收集起来的水银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源。
将碎片与物理封存的液态水银装于贴有(化学性医疗废物)标签的医疗废物袋内,集中处置。
此外,在量体温的时候,如果不慎咬碎温度计,将水银吞入体内,不会立马身亡,水银进入消化道后基本不会转变成汞离子,也不会被肠道消化吸收。但是可能会引起口腔炎症和肠胃炎,要及时脱汞排出。皮肤接触到水银的话,用纸擦干净,大量的水冲洗,如果皮肤上的伤口接触到水银建议立马就医。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水银的机会并不多,即使不慎打碎体温计,只要处理得当,一般是不会造成水银中毒的,更不会致命,不用太担心!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