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次核检有必要吗?上海回应
4月1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第156场记者招待会网上举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邬惊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办公室主任陆峥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负责人高春芳参与新品发布会并回应小编提出问题。
有新闻记者提出问题,上海市民较为高频的核酸检测早已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再次高频率次做核酸检测,到底有什么必需?为什么要高频率次地不断筛选?
高春芳表示,高频次的重复多次的检测非常有必要。大家知道,核酸检测是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鉴定高精准有效的方法。临床病原体检测有经典的形态学染色、传统的生化反应、免疫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和病原体核酸检测这四大类。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为什么高频次重复检测?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第二,从检测技术来说,有检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太低,低于检测下限,阳性是无法发现的,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以上感染潜伏期+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反复多次检测,可以增加阳性发现几率,及时发现阳性。
第三,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采样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几种形式, 取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样差异。这种差异包括采样部位、深浅、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复多次采样检测可弥补采样误差可能带来的假阴性影响。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重复检测对于发现阳性感染者非常必要。此外,对于已经感染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重复检测,监测载量变化,为预测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状态提供了很好的指标。
另外,反复多次检测是临床病原体确认的常规做法,例如临床对于尿路感染、血路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通常需要多次培养(三次以上)监测,以确认阳性病原体,实现精准治疗。
所以,总的来说,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人群核酸检测,可以尽早发现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上海风险人群中发现感染者比例下降
从17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近两日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人数依然处于高位,但相对维持稳定。
16日,上海新增新冠肺炎3238例,当地无症状感染21582例。在3238例本地确诊病例中,1754例在闭环隔离控制中发现,307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17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在21582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中,21167例在闭环隔离控制中发现,415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据报道,上海目前有16例严重病例,其中最年轻的是33岁,其他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这16例病例中,只有一例是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他人没有接种疫苗。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