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址学家,在地质力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据网络报道,有李四光预测的四场地震。
据说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李四光“告诉”要注意河北省河间、沧州。 注意渤海; 云南通海必须注意; 四川炉霍必须注意; 必须注意云南的彝良大关; 请注意松潘; 必须注意唐山……
沿着这条路走来,一切都被李四光说了。 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但李四光明确表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截至目前,李四光对地震的预测,预测地点是唐山、台湾、四川,目前这三个地方都应验了,另一个地方没有发生,是福建。 但这些只是在网上传播虚假传言,请读者们不要相信。 段子给李四光取了全国各地的地名,让所有人陷入了恐慌。 李四光老先生早就成了都市传说。
这谣言的套路都是鸡飞狗跳,地震云型翻起花纹,地坛逆转惊天动地,干坤一指李四光。
那么地震可以预测吗我相信这是大家一直在关注想知道的话题。
张衡大家都不知道,早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地动仪。
但从原理上来说,该地动仪其实是检波器,是用来大致判断震源方位的,不能用于地震预测。
我是地球物理专业的,但对天然地震学还略知一二。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吧。
地震能预测吗? 先不说结论,试着科普一下。
众所周知,地震后往往会有余震,余震的震级通常比主震小。 这样的先主震后的余震地震在专业上被分为“主震-余震型”地震。 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都是这种类型。
(图为来自互联网,入侵删除) )。
实际上,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非常复杂,地震的发生机制也充满了复合因素。 与“主震-余震型”地震相对应,还有其他两种类型的地震。 “震群型”地震和“前震-主震型”地震。
为了便于理解,我打个比方。
地上有很重的箱子。 请用力推。 力量有限。 如果你累了,请放手。 发力时必须对抗的,是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随着你的力量逐渐壮大,终于箱子被压下,你的力量战胜了摩擦力。 但是,箱子什么时候被按下是无法预测的。 另外,在疲惫地躺着之前,箱子也不知道会滑动多少。
根据推力和摩擦力(包括静止摩擦力和折动摩擦力)的几种可能性,箱子的运动也会变成不同的状态。
1 .静止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相对较小。 推力必须超过静摩擦力才能移动箱子,比如爆发力。 之后推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角力,不使用很大的力就可以维持箱子的滑动。
2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发力时不需要很大的爆发力就能移动箱子,但维持箱子的运动需要一定的力。
3 .考虑一下特殊情况。 如果地面摩擦力分布不均匀,比如从湿地面转移到干燥地面,一开始推箱子很容易,但在推的过程中会不断放松。 如果某个瞬间箱子停了下来,你需要积蓄力量再重新推,但如果你推不到很远,你就会疲惫不堪。
该推箱子模型与地震有一定的类比性。 推力是指板块之间的应力,该力一般由岩浆热对流提供。 相对滑动是地震的发生。
地震弹性回弹理论示意图
板块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积累(能量来自地幔的热对流),当达到板块间静摩擦力极限时,相对运动发生地震。 关于应力和静摩擦力的关系,上述三种情况完全可以适用。 相应地,情况1对应于“主震-余震型”,情况2对应于“震群型”,情况3对应于“前震-主震型”三种地震类型。
“主震-余震型”地震的典型代表是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系列的馀震,直到8.0级大地震当头,板块之间的弹性势消失为止。 “震群型”地震,顾名思义,是指地震烈度相当的一系列地震平稳地出现。 “前震-主震型”地震有一系列小地震在前,随后发生大地震后释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其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海城地震。
现在可以看出,其实一种地震的主要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那是“前震-主震型”地震。 注意,我说的是预测主震! 主震是指释放了总能量90%以上的地震。
海城地震发生前贴在电影院门口的公告
海城地震能成功预测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小地震没有释放出足够的能量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小地震会促使大地震爆发,对地质观测来说是个好警告。 其次,“前震-主震型”地震通常伴随着地温变化、井水位、地下水氡含量、准声谱变化等多种地质物理化学指标的突然变化,这些指标的灵活性总是在小地震之后不久。
但是,这些指标的变化在预测其他两种地震时将不起作用。 理由很简单。 请参考到目前为止的三种假设情况。 只有3应对“地面摩擦力分布不均匀”的特殊情况。 这意味着板块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小地震发生后发生了改变。 因此,上述指标起着指示作用。
严格说来,地震预测包括三个指标,被业界俗称为“时空强烈”。 即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空间(场所)、震度)、强度)。 根据预告提前时间,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 这个难度可以想象。 但你也不能建立板块运动的模型,只依赖历史数据,有条件的概率胡说八道,那都是流氓。 实际上,国家地震局每周召开会议,讨论将来很可能发生的地震。 据我所知,地震局预测的地震数量远远超过了实际发生的地震,因此一般会给人留下“地震局不可靠”的印象。 这和天气预报有时会不准确一样,是因为人类掌握的关于地震的“事前条件”太少了。
你经历过地震吗? 如果发生了地震,该怎么活呢? 大家说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