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废话文学,“废话文学”流行 废话多真的比较幸福?

2023-03-10 20:28 来源:网络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18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一种叫做“无厘头文学”的网络表达在社交平台上流行开来,并有蔓延至“线上”生活的趋势其中流行的一句话是“听你说话,像听你说话一样”。

对此,也有人喜欢“无厘头文学”这种轻松幽默的讽刺形式。 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的“胡诌文学”信息量不大,说了没说都一样,是浪费时间。 另外,听说废话很多的人更幸福,也有人很羡慕。

“无厘头文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的什么心态? 胡说八道是胡说八道,我们可以不说吗? 胡说八道和幸福感有关系吗?

“无效沟通天花板”为何还有点好笑?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义诚指出,“胡诌文学”养成了幽默的心理节奏——失调。 它主要是指幽默短语与听者的预想不协调,也就是重复而不同。 例如,一听到“听你说话”,大多数人自然会觉得“胜于读十年的书”,但很难想到“听别人说话”的重复。 这种反复变成了与预想结果的“不同”,我觉得有点意思。

唐义诚介绍说,在众多幽默加工理论中,失谐—消解论的两阶段模型得到了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 “一般认为,幽默的认知加工需要首先检测失调,重新评估消除失调后,再进行情感加工以获得幽默的愉悦。 研究人员使用具有不同心理意义的刺激材料,引起受试者大脑电位的变化,观察大脑活跃区域,论证刺激材料与大脑电位活动的联系。 幽默感测试认为,杏仁核(又称杏仁体)与幽默加工中的情绪体验和失调检查有关。 推测大脑额叶区域与幽默加工中失调的消除有关。 ”

当然,幽默是一种复杂的机制,失调—消解论目前只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我们可以不说废话吗?

除了耐人寻味之外,唐义诚还认为“无厘头文学”内容的万能性、强互动性、低原创性也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 同时,“胡诌文学”也反映出人们愿意认同的心理需求和对低密度信息的不满。

以青少年为例,唐义诚表示,一些青少年抱着娱乐的心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无厘头,希望通过“玩一半”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并从中获得共鸣,实现自我满足的心理

此外,唐义诚认为,“胡诌文学”表达了人们对低密度信息的不满。 “对看似有意义但实际上无用的形式主义的批评。 把浪费进行到最后,对抗荒诞和荒废。 ”

朱自清在《论废话》中写道:“如果不说点胡话,我们就活得没有意思。”

听过“闲话多的人更幸福”这句话的人也不少。

那么,胡说八道和幸福感有关系吗?

废话多的人更幸福?

唐义诚说,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说的话90%以上是胡说八道,这个人容易感到幸福,如果胡说八道不到50%,那个人就很难感到幸福。

他说:“胡说八道对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很重要。 人际关系的质量越高,与人交往就越轻松,就越容易闲聊。 因为他们觉得说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也能得到对方的包容和接受。 所以,感到幸福的人,敢于说闲话,从闲谈中获益。 ”

但是,有人在愉快地胡说八道,至少有一个人在听那个。

说的人感到幸福,但问的人呢?

如果是不带“包袱”和“笑料”的日常胡说八道,这些内容难免会让听的人感到无聊和心情低落。

唐义诚说:“大脑中有特定于外界有意义信息的快感回路。 对于无用的信息,快感回路很难被激活。 《无厘头文学》经常通过引起大脑相关神经回路的活动来引起我们的关注。 普通的日常胡说八道不会激活快感回路,不会激活大脑的高密度认知加工。 ”

怎么样,大家觉得这都是晾衣架,没有废话的文章吗?

监制:白中华

记者:刘飞富赟

编辑:杨扬鹤佳彭毘姬

废话文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