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枪杀大案》是很久以前就被记住的东西,还有开头的主题曲。 画面上出现了黑漆漆的枪口,秦腔炸开似地吼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枪响了,发生了事故,很忙……。
作者|馍叔出品|夹馍星球
1998年6月25日晚上,西安南门下,彩旗展示,锣鼓喧天,场面相当大。
明明不是什么节日,却比新年热闹。 这是因为在邀请大人物当嘉宾。 他的名字叫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颜值最高的总统。 很多人这时才知道他的全名。
这也是自9年前布什总统访华以来,美国总统再次踏上中国土地,是世界性的大新闻。 但是克林顿没有直接前往首都北京,而是把第一站设在西安。
一定不是为了吃口肉馒头。 说起来,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小时候,克林顿在书店买过一本中国历史书。 其中有很多关于古都长安的事情。 他迷上了,连妈妈叫他吃饭都舍不得。
那时,他有一个来西安看看的愿望。 没想到,这位一等奖,成了总统。
欢迎仪式是模仿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规格举行的。 身穿铠甲的武士两边侍立,“文武百官”迎接,又有婀娜的美人去献礼……。
与书中的文字相比,这是4D画面,克林顿感兴趣地看了看,入城仪式比原计划多了一个小时。
现在的西安,充满了美丽愉快的气氛。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年前的12月1日,一名警察因丢了枪而引发的连环枪击案,差点让克林顿接不上来了。
当时路上还没有监控,身份证和指纹系统也不齐全,给破案带来很大困难。 找不到枪的话,会有很大的危险。 如果克林顿访华时做出了什么事,那就麻烦了。
幸运的是,他来之前的4月1日事件就解决了。 不是愚人节新闻。 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广大西安人知道身边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还是通过电视剧。 199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以此事件为原型拍摄了20集连续剧,名字叫《12.1枪杀大案》。
电视剧一播出马上就火了。 《西安晚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西安万人空巷看枪剧》 。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价上升到了9.3分。 这是哪个水平? 同为西安人的张艺谋,最好的作品《活着》,评分也是9.3分。
ng:px;">这部剧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真实。一是现实中的警察本色参与演出,可谓在片中复制了一遍自己破案的过程,看起来很生活化。
二是全景式记录了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以至于,拍摄这部剧的本来目的是展现警察的英雄形象,却给观众留下一个西安治安不好的印象:
西安到底有多野,看一看《12.1枪杀大案》。
在网友的评论中,反响最多的一个词是,童年阴影——
每次晚上看完电视都不敢睡觉。上学随时提防怕有人拿枪杀我。
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工人下岗,农民进城,人口流动大,给社会治安造成很大问题。
西安是西北最大的城市,也是交通要道,西来东往的人,都要从此经过,三教九流聚集,形成一个混乱的江湖。尤其火车站周围,蟊贼横行,偷抢拐骗时时发生。有个段子说:
没在西安火车站被偷过包的人,不足以言人生。
也就是从那时起,西安有了一个称号——“贼城”。
在《12.1枪杀大案》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西安城,有大量从甘肃宁夏等地方来的失学少年,白天在拉面馆、小吃铺打工,晚上就出去行动干坏事。
警察扫街时,一抓一大群,基本每个人都不干净。有个情节是,警察去饭馆调查,发现一个小伙计想偷偷溜出去,觉得不对劲,抓住后一审讯,身负三条命案。
很多观众看到这,都震惊了,随便一个店小二都是杀人犯,这还怎么出门呀。
对这些小年轻的处理办法是:有问题的送看守所、吸毒的送戒毒所,不偷不抢的送收容站。
剧中,坐台小姐充斥于夜间的娱乐场所,既有外地来打工的女孩子,也有在校的大学生,没钱了就去陪客。编剧为保护隐私,虚构了一个学校,说她们来自“西华大学”。
不过,几年后,在四川成都,还真建了个西华大学。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案自然少不了。那时候,西安市每年的刑事案件数量,徘徊在230起到270起之间。相当于一天半就有一起,频率是相当大。
1998年的《华商报》发行量已经突破30万份,作为陕西第一大报,标题经常是这样的画风:
《禽兽房客绑架幼童 残忍撕票敲诈房东》
《吸毒丧失人性 残酷碎尸祖父——这个忤逆孙刀剐难解人恨》
《出租车司机遭劫暴尸野外 有关部门扯皮都说不管》
公安局的工作量和压力,可想而知。何况,群众对他们也不满意,警民关系比较紧张。
那几年,对西安公安局来说,最难办也最煎熬的,就是12.1大案。
主犯的真实姓名叫董利,剧中改成了董雷。
他是陕西泾阳县的农民,生于1973年,初二念完就辍学了。1993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改革再出发,中国经济又活跃起来,董利便离开家乡,到西安等地打工。
因为没文化,干得无非是些搬砖的活。辛苦到头,还常常拿不到工资。
长期遭遇不公,董利心里对社会产生了仇恨。为了讨薪复仇,他还专门去一家武术学校学武。结果,和一位师兄闹了矛盾,他用自己制造的枪,打死了师兄。
从此就走上了不归路。
到12.1案件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冷血杀手。花五百块钱,买到了警察丢的那把枪。第一次作案就杀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动机是练手:
向旁边的兄弟证明,我是能干事的人。
第二次作案,他把一位卡车司机骗到半道中杀死,原因是他当年进城打工时,因为没钱,这位司机拒载了他,给了他极大的羞辱。
而董利这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恶魔形象,主要是在剧中,演员王双宝的精彩表演。
王双宝是西安本地人,本是陕西省京剧团的武生演员,能耍一套拳脚功夫。他长得颧骨分明,粗眉冷眼,用算命先生的话说,一副恶相。
不笑的时候,就让人害怕,笑起来,更渗人。
剧中,他平淡地说出一句台词,却让听到的人不寒而栗:
一个两个不算杀,五个六个没有啥,十个八个才开花,连着杀他一百个创个世界纪录才好呢!
能与董雷相匹敌的杀手形象,十几年后,《无证之罪》中的李丰田才比得上。
因为把人物刻画得太过真实,电视剧播出后,王双宝去市场买菜时,大妈都不愿卖给他。在街头,有人认出他时,还感到奇怪:
董雷不是被抓进去了嘛,怎么又放出来了?
《12.1枪杀大案》成功后,王双宝就成了反派专业户。最为人熟知的是电影《盲井》中的杀手,诱惑人去煤窑打工,然后暗地里杀死,再骗取抚恤金。
这部片捧红了另一位姓王的人,王宝强。影迷喜欢称王宝强“宝宝”,其实王双宝更应该这么叫,他名字里就自带“宝宝”。
戏剧再传奇,现实更残酷。当王双宝老师在演艺道路上大跨步前进时,原型人物董利的命运是这样的:
2000年,法院对董利执行死刑。现场,没有亲人到场。几天后,法院给家里打电话,要求拿500块钱来西安领骨灰。
家人说:董利没结婚没成家,没儿没女,没有拿骨灰那个必要了,你们随便处理吧。
很多人觉得《12.1枪杀大案》厉害的地方是,有真实的警察来主演。其实,它并不是唯一。
90年代的中国,大案频发,随之也兴起了一个拍摄刑侦剧的热潮,很多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也都由警察参演,刺激性十足,收视率非常高。
而这股风,还是从隔壁河南省刮起来的。
1992年9月18日,同样是古都的开封市,藏在博物馆的69件文物突然被盗。这是继卢浮宫“蒙娜丽莎”失窃后,世界第二大文物盗窃大案。开封调集了巨大警力,4个月后将案件破获。
河南电影制片厂一个叫陈胜利的导演,听到这个事后很感兴趣,想将它改编成电视剧。他联系到公安部的政治处,希望能得到警察的配合,最好是参演角色。
当时社会治安整体不好,公安部也希望通过电视剧的宣传作用,展现警察队伍的威武,给犯罪分子以震慑,便答应了。
这部名叫《9.18大案纪实》的剧,播出后反响热烈,由此开创了警察参演的纪实刑侦剧的先河。
一部作品成功了,追(gen)随(feng)者自然也就起来了,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此类电视剧。一时间,中国的荧屏上,处处是枪声血雨,黑白对决,连取名的套路都一样。
《12.1枪杀大案》之所以突出,因为案情本身更为曲折,限期破案的压力也让气氛极为紧张,在观赏性让也就更有冲击力。
从开封起源的潮流,最终在西安达到巅峰。
负责12.1大案侦破工作的,是西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内部编号第8处,简称"八处"。有了大案要案时,八处才会出马,一般的事情,根本瞧不上。
刑警为了办案方便,大多便衣打扮,当时流行的穿着是黑色皮夹克。胳膊下再夹一个包,也是黑色的,里面装着工作证、持枪证、54手枪、弹夹、子弹等。
在剧中,丢枪的起因是,一名警察在出差途中遇到车祸,他忙于救人,结果枪被偷了。
真实的情是,西安某派出所的副所长,把自己的包放在二楼的办公桌上。几个贼从窗外的大树爬上去看到,以为是钱包,用树枝挑出来。
结果发现里面装的是枪。
他们把枪卖给董利。由此造成一连串杀人案的发生。
八处处长穆文修领衔出演,他是陕西富平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比他一位在中央的老乡年长四岁。
穆处年轻时当过飞行员,1970年转业到西安公安局,从普通刑警一直干到带头大哥。12.1大案发生时,他已经是近30年工龄的老刑警了。比董利的年龄还长。
尽管如此,因为当年的刑侦技术还不发达,破案只能靠一双腿和一张嘴。腿用来走路,四处打探,嘴用来问询调查。
这是一个枯燥劳神的过程,需要马不停蹄,一个线索跟着一个线索去跟。这使得20集的剧情节奏很快,悬念不断被吊起又放心,绝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就很带劲:
看了一集后就忍不住追着往下看。
要是放到今天,国产剧灌水成常态,估计不拍个80集,不会罢休。
在开头的很长一段时间,警察毫无头绪,没有抓住与董雷有直接关联的线索。而现实中,克林顿访问在即,公安部下令必须限期破案。警察们压力很大,调侃说:
大神克林顿啊,中国那么多好地方,你为啥偏要来西安?
最终,案情得以进展的关键人物是八处一组组长刘刚。长得胖胖的,被不少观众怀疑能不能跑过罪犯,但是他心细如发,稳重善良。
他看到无家可归的青年赵雷(不是唱歌的赵雷),大冬天的只穿着一件薄衣服,在屋外洗碗,便给了他100块钱,让他去买件衣服。
100块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一个普通工薪族的工资,也才500元每月。赵雷出于感激,告诉了他一条线索,正是此案的关键。
由此,忙活了几个月的警察,才真正和董雷一伙儿人接触上,最终在武汉将其抓获。
当然,警察扮演也不是板着脸,也有幽默的时候。比如,有次审判犯人:
—叫撒名字?
—李小龙。
—嗯(eng)?年龄不大,你还四个追星族(zóu),你还不如叫陈真算了。到底叫撒名字?
—陈真。
参加拍摄时,警察们以为这是公安部拍的教学片,一言一行都按照工作中的来,不加修饰。表演时甚至忘了镜头的存在,看起来就自然真实。
尤其演动作戏时,非常凶猛,经常因为控制不好力度把演员给打伤了。有个情节,警察在野外追赶一个小蟊贼,飞起一脚就把对方踢趴在地。
要是他们知道这是面对大众的电视剧,可能得控制下自己的一个习惯:抽烟。
剧中,基本每个警察都是大烟鬼,一根接一根抽。开会时,办公室烟雾缭绕,像是战争片现场。
有的抽的是精装白沙,当时卖10元一包,算是好烟。白沙曾流行全国,多年位居销量榜冠军。但在2010年时,被国际检测组织查出重金属超标,慢慢就衰落了。
更多的人,抽的是金丝猴。宝鸡卷烟厂出的,价格便宜,两三块钱一包,曾畅销中国,是最受欢迎的十种名烟之一。后来,卷烟厂又主推更高端一点的猴王,但很多人还是怀念金丝猴。
那时候还没有禁烟令,警察们可以在荧屏上大肆吞云吐雾。以至于,看剧的观众,也禁不住想吸烟。弹幕上,有人调侃说:
看这剧啥都好,就是费烟。
现在的影视剧,已经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吸烟镜头了。今年,“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对影视剧进行检测,《我不是药神》因为吸烟镜头太多,获得了“脏烟灰缸奖”。
要是放在二十年前,《12.1枪杀大案》肯定更严重,估计就是“肮脏烟灰缸奖”了。
不过,也有人对警察吸烟提出了理解:
没有烟,凌晨的困顿没有办法熬过去;没有烟,如麻的线索没有办法分析。烟灰缸里,其实是刑警们的智慧和辛苦。
1998年6月26日晚上22点,克林顿离开西安,前往北京。三个小时后,公安部就对西安市公安局做出了通令嘉奖。
看来,烟还真是没有白吸。
《12.1枪杀大案》的出品方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一个电影厂,怎么不拍电影,拍起电视剧了?
九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低谷。一方面国营制片厂像其他工厂一样,成本高而效益不好;另一方面,好莱坞大片开始进来,打压了国产电影的空间。
电影厂毕竟得挣钱养活自己的员工,正好那时电视机数量增长,电视受众越来越多,所以就转向电视剧领域。拍出来,再卖给电视台。
《12.1枪杀大案》的导演刘惠宁,是个“艺二代”。父亲刘斌,是西影厂的老导演,1977年曾把陈忠实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渭水新歌》,这是陕西作家第一次“触电”,后来才有路遥的《人生》。
1983年,当吴天明当厂长时,刘斌是副厂长。后来又拍过《彭大将军》,1991年退休。
生于1971年的刘惠宁,学习不咋好,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去部队当了兵。复员后被分到西影厂,从场记干起,慢慢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导演。
不过,导演刘惠宁的名气,可没有他媳妇大。因为,后者是陈小艺。
1991年,就是老爷子退休那会儿,有一部电视剧《外来妹》红极一时,扮演女主角的就是四川妹子陈小艺,一夜成了明星。
身在西安的刘惠宁,也看了这部剧,很欣赏陈小艺的演技,以及颜值。心中默默许了个愿,以后一定要请她来演自己的戏。
机会在6年后到来,刘惠宁要拍电视剧《老房子》,觉得陈小艺很合适,便派人去请她。正好陈小艺当时有空,就答应了。在剧组,两人确认了眼神,都感觉找到了对的人。第二年结婚。
而刘惠宁派去请陈小艺的那个人,是剧组的副导演,名字叫张嘉译。
没错,就是那个人人喜爱的国民大叔。也是1991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分到了西影厂。当时名字还叫“张小童”,因为觉得带个“小”字,显得稚嫩,不被人重视,所以改成了“嘉译”。
也没有特殊的含义,一个大姐给他取的,他就接受了。因为,他信一句话:听人劝,吃饱饭。
有戏时演戏,没有戏时就给人当副导演,多和刘惠宁合作。两人年龄相当,都是70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拍出的作品却很是厚重。
1998年,一个叫希的记者去八处采访,想写一篇题为《八处100天》的纪实新闻。穆文修向他推荐说,12.1大案就是一个好题材。
于是,李记者花了两三个月时间,采访专案组,最终写成一个剧本,交给西影厂。
之前,刘惠宁就导演过一部警匪剧,叫《道北人》,又名《顶罪》。讲的是两个兄弟,一人当了警察,一人成了罪犯,最后不得不生死相对。
“道北”指的是西安火车道以北的区域,抗战时从河南逃难过来的人聚集于此,逐渐形成大的棚户区。破旧落后,暴力盛行,是西安有名的江湖。
张嘉译在剧中扮演一个兄弟,那时还是小鲜肉。
这部剧评价不错,所以这次有了一个刑侦题材时,继续让刘惠宁执导。张嘉译没有合适的角色,就做了执行导演,给他打下手。
陈小艺也在剧中客串了一把,扮演一个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是从四川来的,正好符合她的身份。
那时的张嘉译,生活过得舒服,拍完戏,天天晚上和一堆朋友,去夜市吃肉喝酒。时间长了,也感到空虚,于是在《12.1枪杀大案》拍完后,他离开家乡,当了北漂。那一年,他三十岁。
9年后,在年近不惑之时,他终于凭借《蜗居》走红,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员,可谓“大器晚成”。他也时常回西安,依旧和朋友去吃夜市,并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衣服一脱,光着膀子。
朋友一个劲劝他:你现在是公众人物了,注意点。
当个公众人物是不容易。比如在剧中扮演偷枪贼的那位演员,后来就出了大事,成了全国观众的谈资。他叫王大治。
大治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母都是唱秦腔的。他本来也想考戏曲学校,但因为长得瘦弱,hold不住台面,没有被录取。只好转向表演,曾在全国影视表演大赛上,拿了男生组第一。
就像他的发小苗圃说的:他真的是非常好的演员,虽然,长成那样儿。
早期的王大治只能跑跑龙套,在《老房子》里露过脸。这次《12.1枪杀大案》中,他是案件的导火索。当王双宝从他的手中接过那把枪时,才有了后续的事发生。
2006年,王大治因为参演《士兵突击》,开始被观众记住。而主角王宝强,又和王双宝合作过。影视圈真是个圈,兜兜转转,人的相遇是缘分,也是命运。
当时拼命寻求表演机会的他,怎能想到,多年后,可以吻上女神董洁。
《12.1枪杀大案》被人久远铭记的,还有开头的主题曲,随着画面上出现一个黑漆漆的枪口,一声秦腔炸裂般吼出来,把人吓一大跳:
枪响了,出事了,忙活了......
这首歌的名字叫《捉鬼记》,演唱者韩磊。他是那时演唱主题曲的专业户,走红就是因为在1992年唱了《一路黄昏》的主题曲《走四方》。
他唱过的影视歌曲,加起来有900多首,其中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在参加《我是歌手》节目时,他经常为选歌而纠结,因为选项太多。所以,他才会狂放,不,自豪地说:
十几期太短了,照100期弄,我一样有东西。哈哈哈。
如今二十年过去,12.1大案早已成为历史。拍戏的人,还在创作新的作品。
这不,最近有部热播剧《少年派》,导演就是刘惠宁,主演是张嘉译。哥俩关系真铁,这已经是他们在一起合作的第18部戏。
但他们已经不再拍刑侦剧了。
当年,《12.1枪杀大案》推出后,中国的刑侦剧进一步走向高潮,一年的剧集能占到总量的30%。与此同时,粗制滥造者多,大家开始比拼谁更血腥暴力,造成了社会不安。
2004年,广电总局下令,“涉案剧不得上黄金档”。自此之后,电视上的凶杀案就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抗日神剧。
2002年,西安市公安局八处,与其它几个业务部门合并,成立了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穆处转任政委,干到2009年退休。
去市场买菜或在公园散步时,还常常被人认出来:这不就是电视剧里抓董雷的那个警察头子吗?
听了这话,他总是感到很自豪。
而扮演董雷的王双宝,在做了一段时间恶人后,转型成了一个喜剧演员。在宁浩的《疯狂的赛车》里,和另一个谐星巴多演一对姐妹夫,一句“你不想娶额妹,额还想娶你姐呢”,让人笑喷。
城市和人一样,随着时代的改变,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
二十年间,西安已不再是《12.1枪杀大案》里那种混乱不堪、陈旧萧索的样子了。
大量的城中村,拆迁,重建,起高楼。
曾经饭馆密集、蟊贼出没的兴善寺西街,建成了飞炫广场。离它不远处,就是被西安人称为“宇宙中心”的赛格商场。
剧中主要场景东大街,在拍完这部剧后开始改造,成为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如今,已经走下坡路了。也从侧面说明了西安的发展,商圈分流,不再只有一个中心。
社会治安的变化更大。2013年的时候,当有人问起西安的情况,有人会吐槽说:
2017年,再有人问这个问题,回答明显变了画风:
吃个夹馍,不用担心店里的伙计是个命犯了。
西安,已经成为中国新一线城市,还在向国际大都市进发。希望它能达到原来名字的寓意: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
-END-
【夹馍星球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关注@夹馍星球 头条号,看更多精彩故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