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质疑东北话理解东北话爱上东北话_质疑东北话,理解东北话,爱上东北话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东北方言的魅力》
01
东北方言
是让客服困惑的那个“沙挺”
客服对“沙挺”一无所知
网友们试图帮忙解答,但是越说越混乱,有的说是“蛰挺”,有的说是“刺挠”,有的说是“火次燎”……我们的一位东北同事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那就是“像往伤口上撒盐的灼痛感”。
还有一种形象的说法:
“就像是大中午的时候,你骑自行车,膝盖磨破了皮,然后汗水又流到了磨破的地方,那种感觉就是‘沙挺’。”
一句话东北方言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东北方言来完成。这就是神秘的东北方言。
02
东北方言
是带有口音的指示牌
能一口气念完的,
一定是“东北方言十级”!
我们东北朋友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指示语吗?
不,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开朗,
一种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烟火气。
03
东北方言
是在外卖评价区的“显眼角色”
随便打开一个外卖平台,
然后随便打开一家东北菜馆,
再随便浏览一下下面的评论,
你就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嘎嘎”“咔咔”“嗷嗷”“杠杠”
“超好吃”“整挺好”……
那些朗朗上口的叠词、点睛之笔,
就像东北人说话
带出了火花,带出了冰冷,
那声音,那果断!
「嘎嘎」超级下饭
「咔咔」一顿猛吃
「整挺好」
一句「老盖了」
就是地道“东北人”的标志
抱怨起来是,「拔凉拔凉的」
「够干燥了」
「老对付了!」
04
东北方言
字幕翻译导致的“瞬间脱轨”
如何体验东北方言无可匹敌的感染力?
那就看看字幕,看看翻译吧,
当「Let it go」被译成「爱谁谁」的那一刻,
我们就应该意识到
不论内容、风格还是语言,
都会被神奇的东北方言带“偏离轨道”……
05
东北方言
精华在于一个“整”字
在东北方言中,有一个全能动词:“整”。有人认为,东北方言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整”,放在哪里都合适,万事万物都可以“整”。
只要你能够熟练掌握这个“整”,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东北方言的灵魂。继续向下看,你会
整明白吗?
?“把你衣服好好整一整”意味着“整理”;
?“能不能把你那个房间整整齐齐的”代表“打扫、整理”(“板正”指的是干净整洁);
?“这可怎么办啊”可以表示“怎么办,怎么解决”;
?“我真的不懂你在说什么”表示“不理解”;
?“我给你倒杯水吧”表示“拿”;
?“我们一起去看场电影吧”指的是“寻找”;
而在东北,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我想给你整个世界。”
06
东北方言
是“宇宙的终点”
中国的首位宇航员杨利伟,来自东北,在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上太空时,在展示联合国旗帜和中国国旗的时候,他说了这样的话:
神舟五号上的中国声音, CCTV News, 12 秒
尽管口音并不明显,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东北话第一次“登上了太空”。
接下来,执行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的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他也来自黑龙江,在那时,他的一句“我已经出舱,感觉良好”,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心灵!
“我低头一看,我的天哪,这太深了,太遥远了,看不见底部啊,我必须抓紧啊!”在接受采访时他的描述,真是太生动了,因此也被网友封为“宇宙级别的梗王”!
神舟十二号宇航员刘伯明,在出舱后更是激动地说出了家乡话:“太亮了!”
“宇宙的终点果然是东北!”
《东北方言究竟是什么?》
作者 | 田子馥
东北地区寒冷,冬季漫长,早年间大多数东北人生活在农村,冬天农闲时寂寞难耐;夏天在田野里劳作,两公里长的田埂,半天铲不到田头,人更觉得疲倦。所以就讲啊、聊天啊、谈论啊,无论东南西北,海阔天空,逗趣闲聊,苦中作乐,以此排解寂寞,消除疲劳。
其中,也有很多歇后语、俏皮话、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意化的处理,显示出了东北方言的趣味性、活泼、机智和风趣,语言中透露着东北特有的冰雪精神。
特别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语言很难与文字相对应。所以在上古时期,民间有很多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语言。“这嘎达”就属于没有确切文字的语言,“嘎达”“砢碜(寒酸)”“犄角”“嘎啦(旮旯)”属于只能意会不能文字言传的类别。
按照扬雄所著《方言》划分的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燕曰幽州”,燕国早在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前就在东北起源。燕人的活动范围很广,从燕山以东到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北部、松花江两岸,都是燕人的活动区域。经过两千年的艰难历程,燕人不断地与渐渐流入东北的齐、赵人交融,不同地域的语言既有输出,也有接受,逐渐形成了东北稳定的汉语方言的第一阶段。
历经魏晋、隋唐,数千年的叠加,形成了东北汉语方言的第二阶段。元明清以来,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南北交织流动,尤其是明清以来,关内汉族移民大量涌入东北,促成了汉满融合,形成了东北汉语方言的历史第三阶段。
根据历史记载,仅在1920年至1930年间,迁入东北的移民就达到了600万人,这些移民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闯关东的难民,因此,大量的东北方言来源于东北南部(主要指京、津、冀、鲁)北部各地的方言。
如撒丫子(快速奔跑)、开瓢儿(指人或动物的头部受到重伤)、背兴(运气差、背运)原为北京方言,客(qiě,客人)原为山东方言。
在东北民间,仅仅把一件事情的意思说得清晰明确,并不算高明,人们总是想要把话说得有趣味性、有幽默感、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善于运用比喻和兴起,创造出新的语言乐趣。
东北方言展现了浓厚的情感艺术特色:
首先,生动形象性,从静态的语言转变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它的生动性来自于劳动,将许多非动作性的词语采取动作性表达。例如“扒瞎”、“掰扯”,都是辩解人的心态非常抽象的词汇。将人们编排没有依据的谎言、方言称为“扒瞎”,“扒瞎”来源于农村秋季收获玉米时,将扒出来没有颗粒的空棒子称为“瞎苞米”。同样的,“掰扯”也是源自扒苞米的劳动,苞米叶需要一层层剥去,到最后才能真相大白,用于形容深入调查、辨别真伪,也非常形象。
普通话中的“贼”,原来是一个名词,但在东北方言中却被用作程度副词,意思是特别、非常、很,“贼漂亮”“贼带劲儿”,用“贼”这个词来修饰,感觉程度加深了,同时也展示了东北方言浓厚的情感色彩。
“老鼻子”一词,由俄罗斯人“大鼻子”而来,并不是“老年人的鼻子”或者“老的鼻子”的意思,而是“非常多、特别多”。
其次,东北方言具有巨大的丰富性。尤其是“打”、“揍”、“闹”、“搞”、“抓”、“整”等内涵最为丰富。常用的“这嘎达”“那嘎达”。“嘎哈(干啥)”,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两个东北人在街上因为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个人,一“急眼”就开始争吵——
这个人说:你嘎哈?
那个人说:没嘎哈!
这个人说:没嘎哈你嘎哈?
那个人说:嘎哈也不嘎哈!
这个人说:我说没嘎哈就是没嘎哈,你这是嘎哈?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没有结果的,两个人都没有“嘎哈”,那就结束了。
例如,在东北喝酒可以用“整”、“扪”、“倒”、“抿”、“造”、“舔”等多种词汇,用这些词汇编织出独特的劝酒词,“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同义词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轻重、范围的大小,还表现在词义的褒贬,都能够通过不同的词语表达微妙的差异。
最后,幽默感,东北人的语言中充满了“苦中作乐”的歇后语、俏皮话、疙瘩话。二人转文学中,宁愿使用古语,不愿使用官方话语,宁愿使用本土语言,不愿使用僵硬的概念语言,感情最浓的是乡土乡音,一旦由二人转艺人说出,就显得幽默、诙谐。
当然在语言中从来都是优缺点并存的。例如“穷得叮当响”“急得火烧屁股”“吊儿郎当”等等,虽然是不太文雅的,但由于形象生动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比如东北人喜爱东北虎,东北方言中“
有关质疑东北话理解东北话爱上东北话_质疑东北话,理解东北话,爱上东北话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