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代币简述与古代中国代币的发展历程

2024-03-02 18:02 来源:网络

最近数字货币市场沸沸扬扬,不少吃瓜群众常把数字加密货币与代币混淆。其实,代币的历史源远流长。

代币简述与古代中国代币的发展历程

一、代币的定义

代币是指形状尺寸类似货币,但在特定范围内使用且不具备普遍价值的物品。它常常需要换成金钱才能用于商店、游乐场、公共交通等场所,作为凭证享受服务或换取物品。

二、中国古代的代币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最初的原始货币——贝壳之外,代币也早已出现。

宋朝时期尽管尽力开采铸币,但仍无法满足商业需求。因此,在某些地方,人们不得不依赖各种形式的代币,例如民间发行的小额纸币(会子)、官方发行的会子以及各地自行发行的“纸帖子”、“竹木牌”等。

明清时期,由于铜钱供应严重不足,各种各样的代币更是层出不穷。明官员张文曾描述云南专用海贝、四川等地用商品作货币,明朝百姓被迫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清朝末期,竹筹等传统代币再度流行起来。江苏江阴各行各业开始发行竹筹,作为货币流通使用了很长时间。而在民国时期,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金融混乱,商家们纷纷发行代币应对。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了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代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代币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弥补了货币不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代币已经不再是必要的货币补充手段。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