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朋友圈屏蔽同事被发现了_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

2024-03-15 22:10 来源:网络

朋友圈屏蔽同事被发现了_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朋友圈屏蔽同事被发现了_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朋友圈屏蔽同事被发现了_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

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

最近,网络上有网友透露,北京一家媒体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特殊规定。据规定,员工禁止把同事从微信朋友圈中屏蔽,否则将遭受100元的罚款;个人电子邮箱的个性化签名需改为公司介绍,违反规定者将被罚款50元;迟到要被罚款100元,休假会扣除半天工资,而加班则无加班费。公司行政人员坚持认为这些规定依据公司员工手册执行,员工必须遵守。但是,透露此消息的人士指出,员工手册从未正式分发,原因是过去的员工曾经用它作为对公司提起法律诉讼的证据,所以公司为了避免提供“证据”而没有发放。

这些特殊的规则引发了很多疑问。为何员工不能屏蔽同事的微信朋友圈?是为了防止员工私下抱怨公司吗?或者是为了监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度?将员工的个人邮箱签名换为公司介绍,是为了提高公司形象,还是为了节省宣传成本?迟到、休假罚款,加班不再支付加班费,是为了加强管理,还是为了榨取员工的最后一滴血汗?

如果员工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合理而诉诸法律,而公司不愿意改正,而是采取不再发放员工手册的方式,这样的顽固和荒谬做法,难免让人觉得古怪。这种奇怪的规定不仅不会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可能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削弱工作热情。

老板有权制定公司管理制度,但是如果这些规定没有正式文件和制度的支撑,未经流程审批,仅靠口头通知,会给员工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员工上班是为了赚取收入,而公司似乎一心想要克扣薪水。一个激发不了员工斗志的公司,未来前景必然受到限制。

更加让人忧虑的是,员工无法屏蔽同事的微信朋友圈,这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是有谁举报,还是领导已经设定了员工中的内线?这种威胁,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恐惧。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原本是用来便利人们的沟通和交流的。回忆起微信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人们对手机语音消息感到新奇和兴奋,现在,却被领导的频繁工作安排所打扰,这些消息充满了各种琐碎的词汇和声音。

近年来,微信办公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除了不能屏蔽同事的朋友圈外,还包括要求更换头像,必须在朋友圈发布公司广告等奇怪规定。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微信传递工作指令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例如,12月6日凌晨,北京铁路局的两名工作人员在线路施工时被G383高铁撞击身亡。事故的原因是一名管理者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使用微信传达延期施工的指令,未能确认施工队伍的回复,最终导致命令未传达到位,酿成悲剧。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微信和工作应该密切关联吗?如今,在工作中接收领导的工作安排已成为常态。作为一名员工,有时无法及时回复消息,往往会遭到电话追问:“我在微信上给你发消息了,为什么不回?”接着就是一系列质疑:“你没看手机吗?我真不敢相信!”等等。这让人们不禁怀念那些没有微信的日子,那时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拥有自己的生活,无需时刻保持通讯。然而,自从有了微信,领导好像认为你应该随时准备就绪,因为每天都有机会通过微信和你联系。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工作时间内,甚至在休息和假日也无法逃脱加班的命运。放假期间,公司的通知经常会附带“保持通讯畅通”的要求。在领导看来,似乎员工应该时刻准备好工作,因为几乎所有交流都是通过微信进行的。这对生活的各项休闲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一位员工反映,她在周六晚上11点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分享了一些旧照片,刚刚发布不久,领导就在工作群里截图,并标注了自己的上司,评论:“这位女士是不是太闲了?”因此,员工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来应对这种情况。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下班后,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劳累的一天中解脱出来。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立即完成。超过工作时间的通知和指令,对许多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不。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朋友圈屏蔽同事被发现了_朋友圈屏蔽同事?罚款100块!怎么查到的,我身边有公司的眼线?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