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30日,数字资产集体爆发,比特币由7900美元一路飙升至9400美元,涨幅接近20%,引发市场对期待已久的减半行情的热烈讨论。然而,就在一个半月前的3月12日,比特币遭遇“黑天鹅”事件,价格从7900美元骤跌至3800美元,众多投资者在减半前夕遭受资产折半的重挫。
2. 回顾比特币前两次减半的历史,似乎每一次减产都伴随着币价的显著上涨。然而,近期的黑天鹅事件不禁让人深思:减产是否真的能确保币值提升?
**平台币销毁潮的启示**1. 2020年初,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原油危机频现,各大交易所纷纷寻求刺激市场的创新举措,以期为低迷的加密市场注入生机。由此,平台币销毁热潮应运而生。OKex、火币、Gate等交易所相继宣布销毁未发行的平台币,形成了一场“不销毁,无颜自称平台币”的竞赛。
2. 初期,销毁公告发布后,OKB和HT的价格确实出现显著攀升。然而,短短两个月后,两者的币值已回落至销毁前水平,这似乎暗示销毁对平台币价值提升作用有限。
3. 从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平台币销毁与比特币减产在逻辑上具有共性,即供应减少时,币价理论上应上升。尽管两者都涉及代币的销毁,但各平台销毁机制各异,销毁频率、数量差异颇大。例如,近期库币、币安、OKex和KCS均完成了流通盘销毁,其中库币销毁了流通总量11.21%的KCS,币安则进行了第11次BNB季度销毁。
**平台币销毁的意义与挑战**1. 1.明确平台币的角色定位。作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发行的代币,平台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交易所的经营状况和市值。持有平台币的股东、私募投资者和团队之间存在利益关联,但与传统股票不同,平台币持有者并无股东权益。平台币价值源于交易所的盈利能力、市场认可度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拓展。
2. 减少供应量确实可以在短期内通过供需关系刺激价格上涨,吸引交易,提高平台币流动性。然而,关键在于区分销毁的是流通币还是未流通币。销毁流通币意味着交易所真金白银地回购并销毁,实质上是交易所自掏腰包提升剩余平台币价值;销毁未流通币则更像是空手套白狼,对市场影响较小,对平台币生态价值贡献有限。
3. 销毁潮中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如随意变更销毁政策,违背契约精神。平台币经济模型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任何重大调整应告知利益相关方并经过投票同意。过度关注币价涨幅而非价值支撑,将平台币价格涨幅作为拉新手段,难以长久。平台币价值的基石在于交易所的交易量、用户基数,以及为用户提供的实际利益。
4. 平台币价值的根本在于交易所本身的价值。长远来看,平台币之争实为交易所之争,而交易所竞争的核心并非单纯币价,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当前主流交易所普遍进入绝对通缩阶段,未来增值潜力取决于交易所盈利能力和对平台币的持续赋能。
5. 不同交易所采取不同策略支撑平台币价值,如拓宽应用场景。以BNB为例,应用场景已超过80种。然而,应用场景丰富度仅适用于大型交易所,中小型交易所生态有限,且平台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传统支付工具仍更便捷。此外,部分交易所尝试通过发行矿池币、公链币等多元化赋能,如火币的HPT、库币的POL,旨在解决质押资产流动性问题或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传统资金入场,推动加密资产行业向主流世界迈进。
小编建议:2020年是减产之年,比特币等多币种将迎来产量缩减,部分平台币亦借减产之名,通过销毁未流通盘引发市场关注。平台币销毁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价值增长引擎?其价值源于概念炒作还是平台赋能?真正的价值型平台币应具备哪些特质?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下一轮牛市中揭晓。让我们翘首以待!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