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重视听力健康:助听器的选择与佩戴误区解析

2024-05-01 14:16 来源:网络

听觉作为人类至关重要的感知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包括毛细胞与听神经生理老化、糖尿病、长时间噪音暴露以及耳毒性药物等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病例并不罕见。据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听力损失的情况。

民间普遍认为老年人出现“耳聋”、“耳背”现象属于正常衰老表现,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听力障碍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家庭和谐,更会阻碍他们与社会的正常交流联系。因此,当双耳听力损失达到40分贝及以上时,专家推荐使用助听器。

重视听力健康:助听器的选择与佩戴误区解析

指导专家:

段吉茸,现任西门子听力学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西门子听力集团(中国)首席听力学家、全球顾问组成员,同时也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和《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的编委,并担任“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他主编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老年人听觉康复》及其配套读物。

助听器佩戴中的“闷感”与“失真”问题如何解决?


鉴于受损的毛细胞无法再生,药物和手术并不能治愈听力损失,因此,佩戴助听器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西门子听力(中国)首席听力学家段吉茸指出,市面上销售的助听器大致可分为盒式、耳背式(BTE)、定制式等不同类型,价格区间从数百元到五万元不等,消费者应结合自身的听力损伤程度、类型以及耳道尺寸等因素选购适合的助听器。

然而实践中,即使精选的助听器在佩戴后也可能引发“闷感”,这种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堵耳效应”的现象,是因助听器堵塞了原本开放的耳道,阻止了耳道低频能量的释放,尤其在佩戴者自言自语时尤为显著。对此,可以通过调整助听器的低频增益、设置通气孔、更换耳背机耳塞或选用开放式耳背机、开放式耳道受话器、内置式助听器等方式解决。另外,让佩戴者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闷感”或许会逐渐减轻。

助听器声音“失真”问题与选择降噪功能的重要性


除“闷感”外,新使用者还可能遇到声音失真的问题。如排除助听器质量问题,大部分“失真”往往源于过度的声音压缩或者频响调试不当。此时,验配师可根据佩戴者的听力图和个人需求进行精细化调试以解决问题。

对于生活环境多变的助听器佩戴者而言,选择具备降噪功能的产品至关重要。不具备降噪功能的助听器往往会不分主次地放大所有环境音,而非仅仅放大有益的声音。

影响助听器佩戴效果的关键因素与常见误区


段吉茸先生小编建议了影响助听器佩戴效果的两大因素:


患者因素:包括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年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对助听器的期望值以及周围人的看法等;


助听器因素:包括助听器的线路、性能、外观、功率、是否双耳佩戴以及验配师的专业调试水平等。



助听器佩戴常见四大误区


未经专业听力检查自行购买助听器佩戴。如同眼镜需验配,助听器同样需要个性化调试。必须基于患者听力图、经验及需求进行细致调节,任何不适应及时调整。若未经调试便直接佩戴,不仅可能导致听力辨识度降低,甚至可能加重残余听力的损害。


单耳佩戴助听器即可应对双耳听力损失。若双耳均有听力问题却仅佩戴一侧助听器,则可能带来诸如声音平衡失调、定位能力减弱、言语识别率低下等问题,长此以往,佩戴耳易疲劳,未佩戴耳的分辨能力将逐步恶化,即发生听觉剥夺现象。


助听器会导致听力越发下降。实际上,只要助听器调试适当,是不会导致听力下降的。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自然衰退,耳朵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某些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听力,但这与助听器无关,即便不佩戴助听器,听力也难免下降。相反,佩戴助听器能持续刺激听神经,有助于延缓听力下降速度。


戴上助听器就能立刻清晰听到所有声音。部分患者对助听器抱有过高的期待,误以为花费高价购买的助听器一戴上就能立即恢复清晰听力。然而实际上,佩戴助听器还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特别是对于先天性聋儿和高龄老人而言,适应助听器的过程更为艰难,需要患者与验配师共同努力并定期进行调试。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