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内容仅代表作者Dhruv Bansal个人观点,与火星财经官方立场无关。欲了解更多区块链投资资讯,请关注火星财经App下载。
来源:Bixin Institute
Dhruv Bansal,一位物理学家及连续创业者,为我们带来了比特币数据科学三部曲的第二篇章。
有关大量比特币丢失的报道屡见不鲜,尤其在比特币尚不值钱的早期阶段,它们容易被遗忘在旧硬盘、U盘甚至纸上。然而,比特币究竟丢失了多少,能够被量化吗?虽然区块链持续追踪其内部数据,但我们从第一部分了解到,人们可以通过比特币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年龄分布图洞察所有权历史趋势。图表中的颜色条带代表了不同时间段内比特币最后交易的比例。暖色调代表近期交易过的比特币,而冷色调则表示长时间无交易的比特币。随着货币供应量从50 BTC增长到约1700万 BTC,图表已根据每个日期存在的BTC数量进行了标准化。此外,图表还包括了USD/BTC价格的对数变化。
很多读者在看过UTXO年龄分布后推测,最老一批的比特币有很大可能性已被永久丢失。这的确是一个合理的直觉,尤其是在2017和2018年间,价格波动、ico热潮、BTC/BCH分叉以及隔离见证的推出等因素引发了持有者们的交易行为。然而,丢失的比特币在区块链上并无特殊标记,与那些仍在流通的比特币外观无异。尽管UTXO年龄分布为我们思考丢失比特币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但要确切分辨哪些是已丢失的比特币,就如同从区块链底层记录中发掘化石一般困难。
我们可以将比特币丢失划分为两大时期:
系统性损失:比特币诞生初期,如中本聪等首批矿工集体开采并随之丢失的大批量比特币(比特币的“石炭纪”时期)。
增量损失:不同时间段内,个人用户逐步丢失BTC的情况。
我们将论证系统性损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正处于增量损失的阶段,并试图估算已丢失比特币的数量范围。
回顾比特币的早期岁月,即2009年,情况并不活跃。中本聪在2008年发布了原始白皮书,并在2009年1月3日挖出了创世区块,紧接着在1月9日推出了第一版bitcoind软件(v0.1)。起初,除了中本聪外,参与比特币挖矿的人寥寥无几,仅有少数狂热者如哈尔·芬尼加入其中。因此,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比特币网络的算力极低,直到2010年初才勉强达到了难度调整所需的最低门槛,两个月后区块平均生成时间才达到预期的10分钟。
研究表明,在比特币诞生的最初两年,即2009年和2010年第一季度,中本聪和其他早期矿工共计挖出了超过500万个比特币,占现有比特币总量的23%以上。那么,这批比特币去哪儿了呢?通过对现存UTXO年龄分布的观察发现,其中超过7年的190万个比特币形成了一独特的群体,其平均余额为50 BTC,对应着当时的区块奖励。
对比特币来说,2011年是一个转折点。比特币在2011年出现大幅升值,中本聪和早期矿工所拥有的大量比特币在这一年发生了显著变动。与此同时,从2016年起,大于5年年龄条带的比特币占比开始明显减少,显示出从系统性损失向增量损失时代的过渡。而这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在于人们对于比特币价值的认识提升,从好奇到珍视的商品属性转变。
尽管无法准确得知具体有多少比特币已经丢失,但结合UTXO年龄分布及其他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比特币丢失的保守下限可认为是至今未动用的那部分中本聪和首批矿工在2009-2011年期间挖出的190万BTC,约占当前大于5年年龄条带比特币的三分之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预见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在之后的年份中也有所流失,但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依据,这部分数量的精确评估仍存挑战。
然而,通过对2017年反弹期间3-5年年龄条带变化的研究,我们观察到大于5年年龄条带基本维持稳定,这暗示了大部分大于5年的比特币已经丢失。综合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丢失比特币的数量区间在300万-380万枚之间。为了获取更为精准的估算,我们需要借助诸如Chainalysis等机构采用的更复杂的外部元数据标记和单个UTXO追踪技术,从而使得分析更接近考古学而非地质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