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现在的大学生为何仍然像个孩子_现在的大学生,为何幼稚得像个孩子?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现在的大学生为何仍然像个孩子_现在的大学生,为何幼稚得像个孩子?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近段时间,“大学高中化”这一热议议题衍生出了多种分支讨论,包括但不限于大学建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大学生家长微信群、向家长通报大学生考试成绩等情况。这些现象揭示了一幅令人担忧的画面: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显得幼稚、软弱、社交恐惧、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倘若这一形象具有高度的真实性,那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在这样的大学就读并与这样的同学相处究竟有何价值?而对于教授们而言,教导出这样的学生又有何意义?
尽管我希望这不是现实情况的真实写照,但这很可能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
01“大学高中化”现象的源头
所谓的“大学高中化”,指的是中国内地高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依然沿袭了高中时期的主要模式:
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如同高中时期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而刻苦学习一般,大学阶段的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一次性过关。考研就如同第二次高考,也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与此无关的课程或兴趣爱好则往往被忽视,先考上再说。
为了争夺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学生们自进入大学之日起便格外重视每一门课程的成绩,为了拿高分而深入研读教材,一分一毫都不放过,与此同时,放弃了大学教育应有的宽广度和深远度。
就像高中时代那样,家长们深度参与学校管理。他们对学生远离家乡、步入成年却仍旧不放心,忧虑他们沉迷玩耍荒废学业,担心他们的安全,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仍将成年的孩子当作高中生看待。为此,他们开始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成立家委会、家长群,互相传递各类信息,随时准备出面为子女解决困扰。
学校为了避免麻烦和与家长之间的冲突,不得不作出妥协,也开始逐渐像管理未成年人一样,干预原本应由学生自主管理的领域,如早晚自习、宿舍卫生和出行安全等方面。
若“大学高中化”这一趋势无法得到逆转,那么在不远的未来,辅导员前往衡水中学学习借鉴并非不可能之事。若是如此,则将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
02打破学历崇拜迷思
截至2023年,全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达到474万,而2007年大学毕业生总数仅459万。
这意味着2007年的大学毕业生全部参加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还差15万人。同时这也显示出,在过去的15年间,研究生学历的价值显著下降。
难道是因为原本只需本科学历的工作现在必须要有研究生学历才能胜任?抑或是产业升级变革翻天覆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达到大多数本科生难以适应的地步?
并非如此。显而易见,大规模扩招导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激增,而就业岗位并未相应增加甚至有所减少。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生们纷纷追求更高的学历,因此同样的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大学录取具有选拔性,需要吸纳优秀人才;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同样具有选拔性,也需要挑选人才。
过去,可以说大学起到了协助招聘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筛选人才的作用,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只需根据大学学历标签来安排人员即可。当然,工作多年后的实际表现另当别论,那时已经是领导评估决定的事情。
但现在,随着大规模扩招,学历标签发放越来越多,大学已经无法继续承担为企业贴人才标签的角色。
但是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面对一群毫无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在无奈之下仍然将大学授予的学历标签视为选拔人才的一个客观标准和重要参考依据。即使误招了不合格的人,他们也能将责任归咎于大学:“他是985院校毕业的,也不过如此。”言下之意,错在于校方,而非招聘单位。
对于非科研类工作来说,如今学历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已不如从前,这一点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的变化中可见一斑。
因此,大学应当适时从社会普遍存在的学历崇拜风气中抽身而出,名正言顺地回归其本质功能。
03大量人读研实属巨大浪费
中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职场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研究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依然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的基础部门。
然而,大批未来只能在基础部门工作的大学生正在全力以赴挤入“研究生”赛道,其中大多数人拿到研究生学位证书之际,便是与其学术研究生涯告别的时刻。
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研究所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逐年攀升,许多创新型初创企业的技术来源正是大学研究所。
我认为,大部分研究生应该出自这种紧密的关系之中。这就需要那些准备从事研究的大学生对产业状况有一定的理解。
事实上,不仅大学生对产业状况不够了解,许多大学教师对于相关产业的认识也是隔阂重重,有限得很。
产业状况并不是通过几次座谈会就能够深入了解的,也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短期实习就能彻底掌握的。他们必须具备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带着真实的问题去学习如何开展研究以及准备研究什么。
基于以上要求,许多专业不适合招收目标不明确、天赋不明晰,只有考试成绩突出的应届毕业生;而诸多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应优先考虑具备工作经验、熟悉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的大学生。
压缩应届毕业生在研究生招考中的比例,并要求考生具备1年至3年相关工作经验,应成为未来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至于那些与产业化距离较远的基础研究,如传统的数理化医文史哲艺术等学科,仍可允许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研究生以深入研究高深学问。
任何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04仅限有工作经验者报考研究生
仅允许有工作经验者报考研究生,虽然现实中仍无法完全避免有人视考研为唯一的“翻身”机会,但在招生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眼中,此举有助于一眼看清考生的发展潜力,判断其是否值得培养。
此外,这一举措还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益处:
首先,可以使部分高校摆脱成为“考研基地”的不良倾向,真正专注于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而非应试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这样也为它们逐步转向职业教育提供了动力。
其次,从根源上消除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学历内卷现象,解开大学生的考研枷锁,让他们能在更为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发掘并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更多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体验社会,学会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从而逐渐克服“社恐”,培养人际交往的自信与技巧。
最后,能够让大部分大学生放弃过分依赖分数的观念,不再过于关注分数高低,转而追求多元化发展,并借助此契机清除家长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的影响力。
目前,不少高校还将考上研究生计入本科就业率,这种做法不过是将问题和矛盾推迟解决,最终损害的是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时间精力。
考虑到从某一年级起实施“仅限有工作经验者报考研究生”的政策,各高校的本科生都将失去考研资格,这意味着大家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并未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当下面临的困境使得我们似乎无路可退,这或许恰好成为了推动改革的最佳时机。
上述就是关于现在的大学生为何仍然像个孩子_现在的大学生,为何幼稚得像个孩子?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