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16年后的汶川生生不息_北青快评 | 汶川地震16周年: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2024-05-12 20:13 来源:网络

今天给各位分享16年后的汶川生生不息_北青快评 | 汶川地震16周年:爱与希望生生不息,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16年后的汶川生生不息_北青快评 | 汶川地震16周年: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北青快评 | 汶川地震16周年: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亲爱的孩子,只要你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请永远记住妈妈对你的深深挚爱!今年的母亲节,适逢汶川大地震的周年纪念日,一封十六年前的短信再次触动了人们的泪点,广泛流传。

回溯至十六年前的那个黑暗时刻,山峦崩塌,土地裂开,数以万计的生命不幸罹难,满目疮痍的画面让人痛彻心扉,举国上下共同哀悼。灾难无情,人间却充满温情;当一方遭受苦难时,八方纷纷伸出援手:空降兵十五勇士不顾生命危险,从5000米的高空盲目跳伞,硬是在重灾区与外部世界之间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一支由武警官兵组成的队伍,在生死关头挺进31小时,徒步跋涉90余公里,成为首批抵达汶川县城的救援力量;“唐山十三勇士”日夜兼程赶往汶川,成为最早的北川救援志愿者之一,成功营救出25位幸存者……

那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地震,见证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决心。在生死攸关之际,人们坚守不渝的陪伴与互助之情,让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天道酬勤,君子以坚韧不屈的精神面对逆境。突如其来的灾难虽摧毁了家园,却未能撼动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自然灾害也许无法阻挡,然而灾后的迅速复苏与“重生”的实现,却能彰显一个民族的坚韧与生命力。作为历经风雨洗礼的民族,面对如此惨烈的自然灾害,我们并未恐慌失措或意志消沉,而是擦干泪水,坚定地在废墟之上重新站立起来。

转眼十六载过去,那时裂痕斑驳的土地如今已然愈合;那些曾经受伤的人们,正迈步走向新的生活。这十六年间,汶川人民始终未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座座崭新的家园拔地而起,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此刻,这片曾深受重创的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下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大灾之后加速发展的“中国奇迹”,成为了全球灾后重建领域的楷模。

历经劫难,砥砺奋进。当年的一些亲历者合作拍摄了一部名为《汶川·重生》的微纪录片,向公众展示了一股坚韧不屈的力量:失去左小腿的胡月登上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还创新设计了“闪光假肢”;失去右腿的王睿成为乒乓球运动员,在冬季残奥会上夺取女子团体冠军;被誉为“钢腿女孩”的牛钰不仅成为一名摄影师,还参加了马拉松比赛、走上了T台……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的“汶川地震十六周年微记录”中,我们再次见到一些熟悉面孔分享他们近年来的生活状况:“敬礼娃娃”郎铮战胜焦虑考入北京大学,“可乐男孩”薛枭担任了成都大运会志愿者,“微笑女孩”高莹和“英雄少年”林浩相继步入婚姻殿堂……他们的奋斗轨迹各具特色,但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却殊途同归;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他们致力于回馈社会、传递爱心的人生追求却是一致的。

那位在灾难中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母亲,当救援队员们找到她时,她已不幸离世。透过废墟间的缝隙,可见她双膝跪地,俯身前倾,双手撑地保护着她的孩子……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救援人员最终将孩子安全救出。他安静地躺在一条红色底色配黄色花朵的小被子里,由于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无损,而被子里藏着的手机屏幕里留有那条感人肺腑的短信。每一个看到这条短信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热泪……

面对巨大的灾难,母爱创造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5121428这个数字将永载史册,代表着痛彻心扉的记忆,但同时,我们也铭记住了坚强、勇敢,铭记住了携手并肩的温暖,铭记住了那份永恒的爱。爱与希望生生不息,让我们一同缅怀逝去的生命,珍视当下,致敬重生,坚定向前。

作者:胡欣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年后的汶川生生不息_北青快评 | 汶川地震16周年:爱与希望生生不息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