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老人晨练时心梗被路人用AED救回_白云山晨练心梗老人康复出院,立功的有ECMO更有心肺复苏,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2021年12月22日清晨7点15分许,一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者刘明(化名),在晨练途中——广州市白云山蒲谷路口遭遇突发性心梗,不幸心跳骤停猝死。然而,在生死攸关之际,老人的救助行动却得以有序而精准地展开。首先是具备心肺复苏技能的热心市民立即在现场进行了紧急的心肺按压;随后,接诊医院迅速组织力量实施现场救护,并利用AED进行电击除颤;最终,转诊至另一家医院后,医生果断采用了被称为“续命神器”的ECMO,并成功开通了阻塞的血管。
经过近一个月的接力救治,2022年1月19日,这位得益于热心志愿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以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力救治的老人成功康复出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专家张晓慎指出:“ECMO在关键时刻帮助老人挺过了手术难关,而现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则是救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我国,心跳骤停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提高全社会公众的院前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事故发生当日,刘明老人在晨练攀登白云山时突然昏厥,恰巧被广州蓝天救援协会志愿者刘耀柏目击。刘耀柏立刻上前询问情况,发现老人虽尚存微弱意识但却无法言语。确认周边环境安全后,他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及110报警电话寻求援助和支持。
通话完毕后,刘明已经陷入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的状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刘耀柏与其他热心市民轮流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确保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借助外力挤压心脏向全身尤其是大脑等重要器官输送血液。
约10分钟后,警方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相继抵达现场。随着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心肺复苏的队伍,一台用于院前急救的AED也被带到现场。这款电除颤器能在心脏病患者出现恶性室颤等致命症状时起到矫正作用。
尽管专业医护人员已开始施救,但从急诊科医生记录的情况来看,刘明老人的病情依然十分危急,意识丧失,双瞳散大且无反射,无心跳,每分钟仅有2-3次类似叹息的呼吸,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为一条直线。现场注射肾上腺素刺激心脏,实施了多次电除颤、吸痰、气管插管等措施,但在30多分钟的处理时间内,老人仍未见明显好转。
救治进入第二阶段,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将老人接入院,准备进一步救治。在此期间,老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逐渐恢复正常,对光反射恢复,肢体偶尔有所活动。不过,经诊断得知老人患有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供血的多条血管堵塞,病情依然相当严重。需要在ECMO支持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即所谓的“通波仔”。
由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并未配备ECMO设备,且考虑到病人病情危急,不适合长途转运治疗。张晓慎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进行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像刘明这样术后仍反复出现室颤乃至心脏停跳的情况较为罕见,可能与心梗后的心电风暴有关,通常在72小时内达到高峰。对于此类反复室颤心脏骤停的患者而言,ECMO几乎是唯一能救命的手段。若无ECMO支持,患者很可能因难以纠正的恶性心律失常而丧生。
医院立即将求援电话打给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请求该院心外科专家携带ECMO设备前往省二中医院支援。当日上午10:20,暨大附一院心外科团队携ECMO抵达,1小时后,设备安装完毕,ECMO这一体外人工膜肺为刘明老人疲惫不堪的心脏提供了临时的休息机会,即使心脏无法收缩,血液依然能维持全身脏器所需的氧气供应。有了这个神器的帮助,刘明的呼吸循环趋于稳定,为后续救治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救治工作进入第三个阶段。刘明在ECMO的支持下,生命体征得到初步维持,但如果不对病变心脏进行修复,他的生命将长期依赖ECMO。张晓慎透露:“尽管ECMO的价格经过几次下降,但仍是一项昂贵的生命支持系统,开机费就要数万元,每日的维护费用也不菲。”鉴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无法同时进行ECMO维护和心血管介入手术,五小时后,刘明不得不接受第二次转院。在ECMO的帮助下,他被紧急转送到暨大附一院的心脏介入手术室。经过夜间检查,明确老人的心脏主干血管存在多处严重堵塞,暨大附一院医疗团队立即为他植入了两个血管支架,并安装了球囊反驳以模拟心脏搏动并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心脏供血血管的重新畅通,重启心脏的过程却遇到了困难,老人反复出现室颤和心脏停跳。此时,如若撤离ECMO支持,则前期努力恐将付诸东流。张晓慎强调,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及时开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然而像刘明这样的病例,即使开通了血管仍然反复出现室颤乃至心脏停跳,实属罕见。对于这类反复室颤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ECMO几乎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ECMO的辅助支持,患者很可能因为难以纠正的恶性心律失常而失去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带着ECMO、球囊反驳、呼吸机进入ICU继续救治。
第一天评估,不宜撤离ECMO;
第二天评估,依然不宜撤离;
第三天,老人渐渐苏醒,但却出现了躁动不安的症状,生命体征并不稳定;
直至第四天,治疗团队才看到一丝曙光。
张晓慎表示:“ECMO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只能提供暂时的心肺替代支持,为医生争取治疗原发病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在辅助支持期间未能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ECMO的持续使用将消耗掉患者剩余的生命,因为随着ECMO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并发症会越来越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经过四天多的严格监护,治疗团队最终决定为老人撤离ECMO。在心脏得到有效修复并重新有力跳动后,又过了一天,医疗团队成功帮刘明撤除了球囊反驳。
在ICU和心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终于在2022年1月19日康复出院。回首整个救治过程,张晓慎感慨万分:“老人的成功救治,关键在于最初的院前急救环节。倘若缺少了现场及时的心肺复苏,后续的救治步骤恐怕就难以展开。”他还指出,我国每年有大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民众急救培训率仅为1.2%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们亟需加大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更多人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刻能够参与救治,从而提高心源性猝死的院前救治成功率。”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晨练时心梗被路人用AED救回_白云山晨练心梗老人康复出院,立功的有ECMO更有心肺复苏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