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看塞罕坝荒漠沙地变千里松林_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24-08-18 03:38 来源:网络

看塞罕坝荒漠沙地变千里松林_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看塞罕坝荒漠沙地变千里松林_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距北京心脏地带283公里,海拔介于1010至1939米之间,是滦河与辽河的源头之一。"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台”,融汇了蒙古与汉族的语言之美。历史上,这片土地曾是水草肥美、森林繁茂的天然宝地,辽金时代誉为“千里松林”。1681年,康熙皇帝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作为核心区域,见证了历史的辉煌。

独特的地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此地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包括浩渺的森林、广阔的草原、晶莹的湖泊及清代的历史遗迹。满汉文化的交汇,孕育了深厚的民俗文化。然而,清朝末年,随着国力的衰退,塞罕坝经历了开垦与砍伐,由绿意盎然沦为荒芜的沙地。

上世纪60年代,面对国家经济的严峻挑战,塞罕坝迎来了重生的使命。369位来自全国的青年林业工作者,平均年龄不满24岁,响应号召,勇往直前。他们在两年内播种6400亩落叶松,尽管初期成活率低,但他们坚持不懈,历经十年,成功种植了60余万亩的树木,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

经历1977年和1980年的自然灾害,32万亩的林木几乎毁于一旦,但建设者们并未放弃,继续造林,最终在二十年后再次创造了96万亩的人造林海,构建了一道生态的坚固防线。

近六十年来,塞罕坝的建设者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壮举,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这其中包括了被称为“功勋树”的老松,它见证了从六十年代开始,几代人努力将百万亩荒漠转变为林海的过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现管理总面积141万亩,其中人工林占86万亩,天然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塞罕塔如守护者般矗立在1800米的山顶,为游客提供了俯瞰林海的绝佳视角。此外,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办公大楼见证了其从成立到管理权变迁的历史。

2017年,联合国授予塞罕坝“地球卫士奖”,表彰其卓越贡献。如今,这座奖项的放大雕塑已成为塞罕坝的一景。塞罕坝赋,记录着对塞罕坝精神的赞颂,强调了其对现代林业建设的推动作用。

塞罕坝的故事,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使命、奋斗、绿色”三大核心价值。这些影像与文字,拍摄与撰写于2021年7月,由王新民记录,铭记着塞罕坝的辉煌与精神。

有关看塞罕坝荒漠沙地变千里松林_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