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文化中国行看自然遗产之美_文化中国行 | 传承游牧文化 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

2024-09-30 00:03 来源:网络

近日文化中国行看自然遗产之美_文化中国行 | 传承游牧文化 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文化中国行看自然遗产之美_文化中国行 | 传承游牧文化 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

文化中国行 | 传承游牧文化 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

探索绿色阿拉善】

9月29日,绿色中国的融媒体记者耿国彪报道,阿拉善,蒙古语意为“多彩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自然之美。这片土地自旧石器时代起就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萌芽,今日的巴丹吉林沙漠,每个隐匿于沙海的“海子”旁,仍有牧民与骆驼、羊群共存,构成沙漠中一道独特风景,为该区域申请世界遗产增添了一份生动的证明。

阿拉善盟的历史遗迹遍布,据统计,已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超过1330处,涵盖了古遗址、墓葬、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其中不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居延遗址与黑城、定远营、曼德拉山岩画群等,这些都是阿拉善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

曼德拉山的岩画,被誉为“活化石”,在副部长兼文旅局局长靳星眼中,阿拉善的文化多样性,如沙漠与草原的交融,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新时代下待焕发新生的瑰宝。岩画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经过数小时的跋涉,记者首先目睹了曼德拉山岩画的壮观,这些刻画在玄武岩上的艺术,如同时间的印记,揭示了古代生活的片段。据阿拉善右旗文物保护中心范永龙介绍,这些岩画跨越多个时期,内容丰富,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巴丹吉林庙,这座沙漠深处的“宫殿”,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奇迹。它的存在引发了关于建设动机和材料运输的遐想,但更多的是对古代智慧的敬畏。

沙漠中的湖泊,如苏敏吉林,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传说中的“听经泉”,展现了自然与信仰的和谐。这些自然奇观不仅滋养了生命,也成为文化和旅游的焦点。

对于牧民而言,申遗成功既带来了对未来的期待,也确保了他们生活方式的延续。阿拉腾格日乐的故事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巴丹吉林沙漠的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认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胜利。政府和相关部门致力于平衡保护与利用,确保这份自然遗产得以妥善管理和传承,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并进的范例。

上述就是关于文化中国行看自然遗产之美_文化中国行 | 传承游牧文化 守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