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第一台iPhone发布以后,这款具备触屏功能的智能手机彻底了改变了人们上网的方式。随后Google收购Android并开始围绕其建立生态系统,如今Android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诺基亚在虽然为挽救被侵蚀的市场,曾推出多款触屏Symbian机型,也曾联合英特尔开发Meego系统,后又联合微软力推WindowsPhone,但目前其效果并不如预期。
智能终端的普及Android功不可没,谷歌将Android开源,用以联合硬件厂商对抗苹果和其他智能操作系统。开源导致Android系统没有授权费,相对于当时iOS的封闭和WindowsMobile的收费,手机制造商更愿意尝试可定制、免费的Android系统,一些世界主流品牌如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HTC等也先后开始发力Android系统。
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注意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但是他们发现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将PC互联网模式照搬过来就可以,移动互联网是一片新的蓝海。于是一些以往从未涉足手机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做硬件,其目的是要从控制终端开始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资源。
国内互联网发展才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仅凭几年的光景就已经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足以证明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都不能置之不理。
从内置软件到深度整合互联网手机进化史
最早一批的互联网手机是采用内置应用的办法,用以推广公司的App产品。例如Facebook、新浪微博、人人网等都曾联合HTC推出主打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机,腾讯也曾与三星深度合作推出具有QQ特色的智能手机。可以说,早期的互联网手机实际上是一个内置应用的过程。后来,阿里云OS的推出以及小米手机的问世,互联网手机的正史才算正式开始。
智能终端以及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互联网公司对移动互联网的野心被无比放大。起初,阿里、小米、百度等公司是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切入,阿里推阿里云OS、小米推MIUI、百度推百度云平台。这三家公司阿里和小米选择推深度定制化的智能手机,阿里收购了天宇朗通,小米则自主设计、推广品牌,而百度则选择了与国际品牌戴尔合作。不同的是,当时阿里云手机与小米选择了走高性价比路线,而百度则定位高端,最后阿里、小米手机大卖,戴尔D43(百度云手机)经营惨淡。
众人皆知,三家公司里小米以擅长网络营销而闻名,其公司CEO雷军在国内以乔布斯学徒自居,预售、炒作、饥饿营销等营销方式运用的出神入化。在小米如日中天、销售量不断攀升的时候,互联网手机市场突然涌进了一批新玩家,其中以周鸿祎带领的360最为活跃,也让雷军最为头疼。
“圈地运动”开始上演“小3”大战
周鸿祎自5月宣布要推出特供机以来,其在微博上与雷军的口水战就不曾停歇,互相攻击、拆台,甚至已经闹到约架的地步。口水战的结果是,360连发三款特供机,小米除了降价未见有其他动作。周鸿祎不惜一切手段推广特供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小米名气上位,参与到互联网手机领域的厮杀中来。
纵然,互联网手机的火爆离不开炒作,但其本身所具备的高性价比也是厂商的底牌之一。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将智能手机的价格一降再降,配置却与国外品牌的高端机型相同,使高性价比成为互联网手机的代名词。互联网公司利用高性价比夺取眼球,吸引消费购买手机以实现对移动互联网的“圈地运动”。
如今,PC端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成型,如有试图改变者将投入巨大精力与金钱。而此时,抢食刚刚兴起的移动互联网相对就要简单的多。对于互联网公司,如果能把已经成型的PC互联网优势带入移动互联网,当然最好不过。但移动互联网性质不同于PC互联网,其内容的表现形式已经和PC端产生差异。
企业上演“水果忍者”焦点应用成重头戏
移动端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并且开发者群体在移动互联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Facebook10亿美金收购Instagra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正说明精品应用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而精品应用正是互联网公司“圈地运动”的排头兵。
目前,国内推出互联网手机的盛大主打阅读和游戏功能,360特供机主打安全防盗功能,小米手机主打MIUI系统及米聊产品,百度主打云平台及其他自主应用,阿里巴巴主打网购和移动支付等等。各家主打的手机功能均根据自家的主流服务而来,毕竟在硬件规格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更具有软实力谁才能赢得用户。
水果忍者这款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游戏中只要满足特定条件就会出现火龙果,将其划掉即可得到比普通水果更高的得分。移动互联网中的焦点应用就好像是“火龙果”,如果谁能将其收入囊中,即可占领市场。焦点应用可以是浏览器、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交产品或者任何能够吸引用户的App均可。
“排头兵”混战巨头与创业公司纷争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主流应用大多是巨头从PC互联网移植过来的产品,产品模式已经定型,也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量和忠诚度。但也有一些创业公司产品,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从零一步一步积累用户。创业公司所要面临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产品增加用户,还要担心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强大挑战,其中最著名可能就是UC优视与腾讯之间的故事了。
在国内,腾讯公司一直被诟病扼杀创新与涉嫌垄断,与奇虎360的反垄断案件更是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然而无所不在的腾讯,在PC端浏览器市场一直不见起色,继而在移动端频频发力。然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UC优视并不感冒,与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手机浏览器市场的一直竞争。
浏览器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将LBS带给用户,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应用也成为时下的热门。如陌陌、米聊、微信等聊天工具,包括像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的LBS功能等等。手持智能设备的普及激发了用户对于LBS功能的使用,同时伴随LBS的一些商业模式也不断出现。
移动App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移动互联网价值,企业以及个人开发者纷纷投入开发大潮。但起步较晚,移动互联网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各家虽然争斗不休,但对于移动互联商业模式都不能一锤定音,还需要慢慢探索。
商业模式不清晰互联网手机只是探路石
虽然互联网手机能够从移动互联网入口控制流量和用户,但互联网公司做手机一方面缺乏硬件基因,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用互联网的思维做手机也存在一定风险。互联网公司的根本在于软实力,贸然进军硬件可能会得不偿失。另外,硬件制造、销售、售后等因素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方面因素。
在所有的互联网手机中,雷军的小米显得很另类。虽然雷军嘴上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但做法却是十足的硬件模式。此前,周鸿祎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看好小米模式,称“铁人三项”是想通吃产业链,批小米太贪。
小米模式到底算不算成功,目前还不能妄下决断。对于模糊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各家也都承认需要一步一步摸索。不论是推互联网手机还是单纯的做App和移动互联网,其最终目的都是控制终端和流量入口,实现企业盈利。对于互联网手机这个新兴产业,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手机目前是充当探路石,是企业寻找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一种工具而已。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