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迈出大步伐。昨日上午,腾讯内部邮件称,腾讯企业发展事业群广州研发线下成立微信美国办公室,负责美国微信用户的发展及研究、公司客户关系的建立及拓展合作等。“美国市场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难度且重要的市场,众多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和企业诞生在那里。该市场一直以来是众多产品和企业很渴望进入的地方,微信当然不例外。”微信团队如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美国建立办公室是为了探索微信在美国市场的机会,希望中国的本土产品能够有机会在美国市场生根发芽。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全球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中国,而微信恰恰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进行全球布局。不过,在为用户提供全球平台的同时,面对美国成熟的市场,微信能否脱颖而出还面临诸多考验。
此前“微信之父”张小龙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发展中国家要向发达地区输出产品,除了要跨越技术和质量门槛外,还要打破西方用户对于本土产品固有的推崇和自信,这种心态也成了微信开拓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
微信国际化
事实上,微信的国际化布局由来已久。2011年1月腾讯正式推出微信,当年10月就推出了英文版,2012年4月,微信推出4.0版本,英文版微信正式更名为WeChat,并整合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多个社交网站内容。
目前,微信的国际化产品WeChat支持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塞班、黑莓等多种平台,并推出繁体中文、英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葡萄牙语等语言版本,同时支持海外 100 多个地区手机短信注册微信账号,并在上述多个国家地区开通Facebook官方主页。
但此前,微信对于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主要集中在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有外媒报道,在东南亚,微信除了投入铺天盖地的广告外,还通过吸引名人去使用他们的产品,并同当地经销商开展合作,从而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积累起首批种子用户。据悉,在移动社交软件中,微信在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以及沙特的苹果商店下载量一度达到第一。
在韩国市场,根据腾讯去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腾讯向“韩国微信”KaKaoTalk投资了4.03亿元,获得KaKaoTalk 13.84%股份。
但在欧美市场,微信仍默默无名。曾有数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微信在美国的注册用户数接近10万,用户主要是留学生等华人。
Facebook近日“跟风”微信的举动,也让腾讯看到微信在美国的市场需求。2013年1月29日,Facebook推出新版iOS客户端,新版本中一大亮点便是:支持发送语音信息。显然,Facebook看到了这一应用的巨大影响,或将借此弥补自己在移动领域的先天不足。
机遇挑战并存
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仅针对微信。此前,包括百度和腾讯等不少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内,多年来在国际化上的探路并不顺利,基本上形成了“中国企业的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格局。例如,2007年百度宣布进军日本搜索市场,但到2011年百度称其在日本亏损1.08亿美元,市场占有率方面并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
对于现在的微信而言,进军美国市场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在金种子创投基金联合创始人董江勇看来,腾讯微信进军美国,除了决心与勇气之外,是在结合了大量数据挖掘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他认为,与在东南亚等地区“高举高打”和真金白银动刀枪强攻不同,在美国设立办公室还是偏低调的,以收集研究分析数据为主,属于国际化大战略的一个有益补充和储备。
在美国市场,腾讯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强大,如与微信功能类似的国际化社交产品WhatsApp以及Facebook Messenger等,还有同样计划进军美国市场的日本移动社交产品Line。
董江勇认为,包括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在内的与微信定位相似的产品,其用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远远称不上决定性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一些功能甚至落后于微信几个“身段”。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较传统的互联网,如今移动应用已经变得更容易打进国际市场。苹果、谷歌的应用商店正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全球化推广渠道。得益于移动互联的迅速传播性和全球普及性,开发者只要有一个受欢迎的好产品,在全球不同市场都取得成功是有可能的。在移动社交混战的美国市场,用户相对成熟,更愿意尝试多种服务,腾讯目前资本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市场上开展较大规模的营销攻势,开发出适合美国当地用户使用的社交产品。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