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1、“分享经济”遭遇困境
2013年新年夜,租车服务Uber的一名司机在人行横道上撞死了一名6岁女孩儿。自那以后,该公司可谓危机不断:他们的司机两度被控殴打乘客,其法国分公司还用辣妹作为促销噱头,Uber高管甚至暗示将雇人挖掘记者的负面消息以示报复,Uber新德里的司机还被控强奸女乘客。另外,该公司还在波特兰、旧金山、洛杉矶、西班牙、泰国、法国等多地面临监管障碍。他们在悉尼人质劫持事件中的坐地起价同样备受诟病。
Uber是所谓的“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在这种模式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买卖现实服务。虽然Uber可能比其他同类企业遭遇了更多的批评,但却并非唯一一家在今年面临监管障碍的公司。例如,纽约总检察长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Schneiderman)认为房屋租赁网站的部分房东违反该州的法律。
这类分享经济服务往往以平台自居,他们表示,平台上的用户并不是他们的员工,因此不必为其用户的行为承担太多责任。但实际上,与具体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在制定之中。另外,由于他们的服务是在线下开展的,而这恰恰是政府严厉监管的领域,导致事态更加复杂。
这种趋势还会在明年继续上演,或许会出台很多相关法规,对这些企业及其用户的行为加以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分享经济前景渺茫。事实上,政府之所以密切关注Uber和Airbnb,恰恰是因为他们增长速度过快。倘若以去年的形势为参考,2015年的监管和法律障碍仍然不足以扭转整体趋势。
2、虚拟现实变成现实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眼罩开发商Oculus VR。因为Oculus一直都在开发游戏眼罩,使得这笔交易显得不同寻常。但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博客中透露了他的宏大野心。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起初将继续研究Oculus的视频游戏项目,但他的未来愿景并不仅限于次,甚至带有几分科幻色彩:
“在游戏之后,我们会用Oculus平台提供很多其他的体验。试想,你可以在游戏中坐到法庭上旁听,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与医生面对面交流。而这一切,都只要在家里带上眼罩即可实现。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通过这种真实的存在感,你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共同分享无限的空间和体验。你不仅可以与好友在网上共度时光,甚至可以与他们分享全部的体验和冒险。”
由于Facebook在这笔收购中投入了大笔资金,因此扎克伯格必须证明Oculus的确符合该公司的愿景。但Facebook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可以用于说服我们使用新型通信设备。过去几个月有迹象显示,Facebook正在快步推进这项计划。去年9月,Facebook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一个名为Crescent Bay的原型眼罩。去年11月,Oculus CEO布伦登·艾利比(Brendan Iribe)表示,该公司几个月内就将面向消费者推出虚拟现实眼罩。2015年的高中生或许还无法申请虚拟大学,但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技术今年或许就会出现。
3、美国遇见阿里巴巴
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很早以前就开始创造巨额营收,但该公司直到去年才开始为美国商界所知。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但路透社在该公司上市前进行的调查却显示,88%的美国人从未听说过该公司。
这份调查似乎对阿里巴巴不利,但这个结论却忽视了几个问题。首先,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增长迅猛,意味着一家国际公司的成功已经不再依靠美国消费者的追捧。第二,美国人对阿里巴巴的认识不足反而表明该公司在美国有着巨大增长空间。
阿里巴巴副董事长蔡崇信在上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美国的短期计划包括购买美国企业的少数股权,帮助美国商家把商品销往中国。但他还表示:“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在美国市场开展一些真正瞄准美国消费者的业务。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这将是一个吸引我们的市场。”
4、苹果推出智能手表
在一些新兴科技产品出现时,苹果未必总是率先发布,但却总能定义整个行业。在苹果之前,其他公司都设计过PC、MP3播放器和平板电脑,但真正让它们广受欢迎的还是苹果。所以,当苹果2014年9月发布Apple Watch智能手表时,消费者和科技媒体都倍受鼓舞。
该公司在9月的活动上展示了这款手表的原型产品,该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甚至在台上亲自佩戴了一块。该产品似乎既时尚又实用,苹果承诺其中将包含很多炫酷的功能,包括显示短信、震动导航、心率追踪和健身等。但还是要等到2015年初上市后,才能判断Apple Watch能否吸引主流消费者。也只有到那时,才能知道苹果的这款智能手表能否延续这家传奇企业往日的辉煌。
5、泰勒·斯威夫特放弃Spotify
今年11月,当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推出新专辑《1989》时,她和她的唱片公司选择屏蔽Spotify流媒体音乐平台。虽然这一决定惹恼了部分歌迷,但却并非没有先例:之前已经有很多歌手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但Spotify随后宣布,斯威夫特已经撤下了她的所有音乐。一段时间以来,斯威夫特都没有公开谈论此事。后来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她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艺术应该有其内在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当我把自己的音乐放到Spotify上时似乎无法实现这种价值。所有人都抱怨音乐销量下滑,但没有人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他们都在不断涌向流媒体音乐。而这种形势在很大程度上积压了付费专辑的销量。在Beats Music和Rhapsody上,你需要花钱才能收听我的专辑。这些地方才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在Spotify上,他们并没有任何设施,也没有对谁能收听什么音乐加以限制。我认为,应该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家作品的价值,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斯威夫特不喜欢Spotify的商业模式——与其他流媒体服务不同,这个平台并没有提供收费的高端服务,而是完全采用广告创收。不过,她的这项决定进一步推动了Spotify对音乐行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
那么,斯威夫特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这取决于Spotify是否会作出改变,采用对歌手更加有利的商业模式——同时也取决于斯威夫特最终能否在离开Spotify后赚到更多钱。这一结果明年将变得更加明了。与此同时,音乐行业的人们也将关注其他歌手是否会效仿斯威夫特的做法。斯威夫特所在的Big Machine唱片公司的CEO斯科特·博切塔(Scott Borchetta)表示,今后应该会有更多歌手逃离Spotify。“我收到过其他很多经理和歌手的电话。”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多人都有意这么做。Spotify的确是项很好的服务,但他们需要加强与歌手的合作。”
6、网络中立的转折点
网络中立原则认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政府应当对所有网络流量一视同仁。所以今年春天,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出台新规,允许康卡斯特和Verizon等运营商向谷歌和Netflix等互联网公司收取内容优先费时,立刻引发了网络中立支持者的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在纵容网络“快车道”的出售行为。自那之后,网络中立支持者一直在对此事举行抗议。
今年9月,数以千计的网站参加了“互联网减速日”,专门抗议FCC的这一决定。几天后,FCC结束了网络中立原则评论期,期间收到的信息创下历史记录。今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呼吁FCC采取最有力的政策保护网络中立原则。他补充说:“我呼吁明确禁止付费优先权,以及其他起到类似效果的限制措施。”
FCC原本有望在2014年对网络中立原则作出最终决定,但该委员会已经将此事推迟到2015年。最终的结果将会对互联网内容的传输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