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民公敌的隐私之战
在东征西讨之后,周鸿祎(右)这次挑战的对象是令其他互联网企业家生畏的马化腾(左)。 (CFP/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实习生 周楚 发自北京
“原来说互联网时代没有人知道电脑背后上网的是不是一条狗,现在不仅知道是否是条狗,还知道这条狗爱吃什么骨头。”
10月27日晚,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等企业给南方周末发来一份联合声明。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他们提出,倡导公平竞争、呼吁行业主管机构规范市场,同时也承诺并呼吁同行企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
这份最新出炉的“封杀令”直接发端于不久前腾讯与360之间的隐私之战。10月14日,腾讯与奇虎360两家互联网巨头从最初的口水战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腾讯向法院起诉360涉及不正当竞争,法院已受理此案。
这无疑是互联网行业里两个“全民公敌”之间的战争。
一个是周鸿祎的360,中国最大的安全软件厂商;一个是马化腾的腾讯,拥有中国装机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QQ。两家的商业模式都是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靠增值业务赚钱。
前者被互联网圈内不少人视作一尊“令人生厌”的大炮,他经常攻击同行,以暴烈的手段揭开行业潜规则,以至于变成诸多同行眼中的公敌。从杀流氓软件到杀木马、屏蔽门户的广告,360一直扮演着互联网警察的角色,但却被同行笑成250,更有人取笑说,250干110的事情,加起来就是360。
#p#副标题#e#
后者则被称为互联网行业的全民公敌——一直在模仿和复制同行产品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能凭借着自己的用户量压倒同行。
互联网圈内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风险投资者们面对拿着商业计划书来要投资的创业者们一般都要问两个问题——你如何对付周鸿祎的360?你如何对付马化腾的腾讯?两家公司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QQ和360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里两巨头之间为掌握用户桌面控制权的角力,更是对加速网络隐私范围界定和隐私立法保护工作的一次提醒。
“盯梢”QQ
互联网用户电脑里的各种文件,好比存放在一条长走廊两边关着门的很多房间里的物品。走廊的入口有扇门,是微软的一个函数库,任何软件想要查看这些房间里的文件都必须经过这扇门。
9月27日,360发布了由一个创新小组研发的“隐私保护器”第一版。该保护器好比是上述函数库大门上的一个摄像头,可以记录并告诉用户哪些人通过了这道门以及进入了哪些屋子。
这个“摄像头”的第一版专门“盯梢”聊天软件QQ是否进入了这些房间。以至于有人将任何一款应用程序更名为QQ.exe之后,都被“摄像头”误以为是QQ。
“后来我们把这个文件名匹配的方式改掉了,我不仅仅看你是否叫QQ,我还要看你的身份证,查你的血型。”360总裁齐向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9月29日,360就发布了第二版“隐私保护器”,通过综合验证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软件进入了屋子查看文件。同时,保护器不再只盯梢QQ,还将监测范围扩大到MSN和旺旺。只不过,360发现,这一版保护器的监测结果里显示只有QQ窥视了用户的一些文件。
齐向东说,隐私保护器发布20天后安装量就高达8000万次。这个数据没有经过验证,但仅仅在360的论坛上,关于QQ是否窥视用户隐私的一个帖子,点击量就超过20万次。
承担扫描任务的是QQ软件里的安全检查模块。扫描对象包括开机启动项、桌面快捷方式等木马程序容易隐匿的位置,若网银程序或Ofice程序存在这些位置,则会被扫描。饱受诟病的一点是,QQ安全模块的扫描行为与其它安全软件的做法完全不同,并未提示用户,既不是由用户触发,扫描时也不显示进度条。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QQ在2007年开始集成安全检查模块,在用户登录前就开始查杀盗号木马,用户需在查杀完成后才能顺利登录。但因为安全检查需要耗费一定时间,部分用户反馈体验不佳。另有一类木马,在用户登录前并无触发而是等用户登录后才触发,再冒充用户发送垃圾消息。光靠QQ登录前查杀,还不能有效查杀这类木马。因此QQ2009之后的版本中改为登录后检查。为了减少对用户的骚扰,目前仅在安全检查模块发现有盗号木马或QQ被劫持时,才会有提示信息提醒用户。
而且,网银程序文件并不是网银账号密码或个人数据文件,Word程序也不是用户个人建立的Word文档文件。但在现有法律对于网络隐私的边界界定不清的情况下,一些用户把QQ的这种行为定义为侵犯了自己的网络隐私。
腾讯指责360恶意污蔑。某种程度上,360确有炒作之嫌。例如,其隐私保护器里提示用户“QQ查看了您个人安装的文件”的描述,就是很好的利用了普通用户对于“文件被查看”等字眼的敏感心理
另外,即使是一款没有什么敏感的个人信息的安装程序,在术语上也可以被叫做“文件”。腾讯公司公关总监郑晓波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如果360有一个公平心的话,会有一个准确的描述,应该是QQ正在查程序或者可执行文件,而不是一开始他们说的文档这样夸大事实和容易误导用户的词语。”
金山公司COO王欣对此揶揄说,如果能这样客观表述,则“360隐私保护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金山公司是360的竞争对手之一。
按照360的说法,QQ扫描用户电脑里的软件一般是迅雷、暴风影音、游戏软件、音乐播放器等软件。目的是了解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情况,随时根据这些产品的新功能更新腾讯相关产品。
不过,腾讯在安抚用户时不再只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迅速发布了QQ2010正式版SP2.2,该版本会显示安全检查的信息,但只有常规检查和轻量检查的选择,却没有允许用户关闭安全检查功能的选择。
#p#副标题#e#
QQ电脑管家
齐向东介绍说,360很早就注意到一些网民反映QQ查看他们的隐私。半年前,360的一个创新小组发现有一款网民开发的“QQ侦探”软件在警示这个现象,于是360决定开发隐私保护器。并且,考虑到QQ的巨大装机量,360隐私保护器的第一版只针对QQ。“360做隐私保护器不是要针对QQ,其初衷和目的,是给网民一个保护网络隐私的工具,唤醒网民保护隐私的意识。”齐向东说。
但圈内比较认可的逻辑是,360仓促上马隐私保护器的原因,是在9月22日中秋节前后,腾讯以推荐安装的方式在二三线城市推广了一次QQ电脑管家。这款具备360安全卫士很多功能的软件给360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周鸿祎的做事风格是永远要争取主动,基于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开发了隐私保护器这个产品。以至于第一版出现不少产品漏洞,也成为QQ的主要反击点。
QQ电脑管家发端自QQ医生。而QQ医生诞生的背景要回溯到2006年。那一年,盗号最猖獗,QQ用户对安全的投诉量很大,当时腾讯配合公安机关破获了一系列的盗号案,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发了QQ医生。
2006年QQ医生出现时,360刚起步没多久,其安全卫士还没多大起色。但在过去的几年里,QQ在安全杀毒上一直没有大举发力。
但周鸿祎也许不这么想。据说他有句话是“互联网企业就面临三件事儿:生、死和腾讯”。40岁的周鸿祎一直在观察着比自己小1岁的马化腾的一举一动,当后者插足自己的领域时,周选择毫不犹疑地打响了自卫反击战。
谁在保护你的网络隐私
某种意义上,这场商战的正面意义是普及了网络隐私这个概念,这对整个行业是有推动作用的。
360提出的遵守“两不一必须”软件三条规范值得业界探讨。包括第一,行为不越界。软件的功能不同,在电脑的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其行为也必须要有边界。第二,隐私不上传。绝对不能上传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第三,操作必须明示用户。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互联网隐私面临的挑战,360总裁齐向东表示:原来说互联网时代没有人知道电脑背后上网的是不是一条狗,现在不仅知道是否是条狗,还知道这条狗爱吃什么骨头。
很多公司出于商业目的,会跟踪记录用户的上网行为,然后再窥探甚至偷窃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和资料,然后完成对用户个人喜好的定位,并投其所好地弹出广告和推销产品。
“甚至有一些平时不作恶的公司,面临关门了,老板琢磨着把用户隐私卖掉还能发两个月工资。”齐向东说。
目前被多方所认可的网络隐私的重要内容就是聊天记录,其中以QQ聊天记录最为普遍。很多QQ用户一直关注自己的聊天记录是否安全,不少人担心自己的聊天记录被偷看。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腾讯的员工可以自由去查每个QQ用户的聊天记录。
技术背景出身的可牛公司副总裁陈睿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互联网隐私的边界业界还没有定义,法律界也在讨论。每个人对个人隐私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有的人绝对不会在网上发照片,有的人却喜欢自曝一些不雅照和视频。可牛是360在杀毒业的同行兼竞争对手,很快将与360最大对手金山合并。陈睿也将任职金山副总裁。
而且,目前并没有一款防隐私泄露软件能够完全确保信息不泄露,能做的只是努力去降低泄露的可能性。而无论是360还是金山的隐私保护器,都只是一种对隐私保护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治本之道还得寄希望于立法保护。
中国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律,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应该承担停止侵害等法律责任,“隐私权”与“网络”在同一部法律中出现,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而此前,法官们只能在司法解释中寻找判案的依据,但其中侵犯隐私只被作为侵犯名誉权的情况得到所谓间接保护,但其要求“造成一定影响”的前提条件,历来为法律专家们所诟病。
而在中国的网络侵权领域,究竟什么是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侵权责任法中仍无具体界定。不仅如此,中国现有法规界定的侵犯隐私行为都过于笼统。而在欧洲,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先后制定了《Internet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一般原则》等相关法规,为用户和网络服务商(ISP)提供了清晰可循的隐私权保护原则。#p#副标题#e#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