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今年有望发放吗?”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第四届中国电子银行高峰论坛”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有可能。”
记者昨天采访的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表示,都在积极筹备牌照事宜,但未提交申请,在等央行的正式细则。
今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未经央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9月21日,为配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央行又起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向社会征求意见,但该细则目前尚未正式发布。
某第三方支付企业总经理表示,现在的节点就在央行的细则还未公布,细则即使颁布,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根据细则要求进行准备,然后再去申请,申请过程又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才能审批。另一家日交易额上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副总经理称,最有希望在春节之后获得牌照。
欧阳卫民昨天再次重申,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牌照不做数量限制,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的非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央行规定都可以取得牌照。“过去我们老觉得第三方支付是游击队,现在看来银行是八路军,第三方支付是新四军,要允许他们存在和发展,要有一个竞争的意识。”
相关
学者建议监管电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
在“第四届中国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央行前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和央行研究生部副主任李言赋均表示,电子银行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而传统的货币供应量难以完全涵盖流动性的真实水平。焦瑾璞建议,应将电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纳入广义流动性的范畴。
“有了网上支付以后,最明显的就是货币周转速度加快了,在发行货币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增长速度,汇票的时间越来越短,到现在网上一交易就完成了,对于货币供应量也产生了挑战。”李言赋表示。
焦瑾璞也表示,包括电子银行在内的一些创新型金融产品已经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的影响,由电子银行等创造的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应成为央行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创造了货币供应量,从分析来看传统的货币供应量难以完全涵盖流动性的真实水平。这种电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可能也有必要纳入广义流动性的范畴。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