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新快报8月1日消息,近日,“裸条”事件使大学生网上借贷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广东一位乖巧可爱、从未谈过恋爱的大二女生,也因为买一部手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了3500元,从此陷入“以借代还”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滚雪球般欠债10万元。面对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专家认为,大学生应从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起,学校、家庭、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类似事情发生。
借3500元买手机
滚雪球般要还10万
3月下旬,大二女生李渔(化名)因为爱慕虚荣,通过向某网络借贷平台发出了借款3500元的申请买一款新款手机,没想到,自此栽入了一个看不见尽头的无底洞。
李渔发出申请后不久,就有人通过QQ找到李渔,声称可以借钱给她,但需要她提供一切身份资料,甚至包括李渔父母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李渔不疑有他,把资料准备齐全之后发给了对方。但很快,“放债人”告诉李渔,借款可以,但利息并不是按照网络借贷平台上所规定的那样,而是有一个行内不成文的规定。“借3500元,要给1500元的利息,期限是7天,逾期不还的话利息会更高。”李渔说,当时迫切想买手机的冲动冲昏了她的头脑,她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3月31日第一笔借款到账,李渔终于买到了心爱的手机。7天后,到了指定还款的日期,李渔靠着在学校打工所挣每个小时10元的微薄收入,根本不可能偿还这笔借款。无奈之下,她只能找“放债人”再借钱,并且还要提高借款额度,才不会引起怀疑。4月7日,李渔终于还上了第一笔借款利息共计5000元,但同时,她又欠下了5000元本金再加上1500元利息,还款时间依然是7天。如此类推,李渔所借的款项和利息也越来越多。截至5月27日,李渔的欠款数额已经达到本金8万元、利息2万元。
很后悔,很焦虑,“但有什么用呢?”
就在李渔深陷借款漩涡无法自拔时,4月中旬,一个陌生人突然在QQ上添加了李渔。正值心中苦闷委屈无处倾诉之时,李渔没有什么防备心,她很快跟这个陌生人聊起天来。通过聊天,李渔告诉陌生人自己很缺钱,将一切都很详细地说给对方听。“刚开始他就是跟我聊天,开解我,就像一个好朋友一样”。
一天,当李渔再次抱怨没钱还债时,对方“好心”地给她指了一条赚快钱的路子。“他说可以给我介绍客户,让我去做援交,否则再没办法帮到我。”李渔尴尬地和盘托出。被“7天高息还款”逼得快要疯掉的李渔,仍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圈套,无奈就范。很快,李渔通过对方的介绍开始了她的第一单“生意”,接下来第二单、第三单……但即便如此,李渔仍然无法在7天内赚到足够的钱还上一笔欠款和利息。
李渔的老家在潮汕,今年20岁的她排行老四,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都靠父亲打工挣钱,家境并不宽裕。2014年9月,李渔考上了广州某职业学院,每学期的学杂费是1万元。在学校里,8个女孩子住一间宿舍,虽然和睦相处,但明里暗里,难免会有些互相攀比的心理。“以前的手机是哥哥姐姐用旧了给我的,就是彩屏、滑盖的,很多功能都没有,相机也很差。”李渔说,每次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看到别人都拿着大屏的智能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她觉得特别羡慕。
然而父母赚钱少,每个月只给她寄1000元的生活费。“每个月吃饭至少都要五六百了,生活费剩不下来钱。我有去学校勤工俭学,但是每个小时10元的工资,还不够平时花的。”李渔说,某天看到某网络借贷平台后,甚至都没有很仔细地研究借贷条款,也没有了解清楚这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和猫腻,就傻乎乎地一头栽了进去。
李渔告诉新快报记者,每一次借钱都会通过网络借款平台签合同,直到现在已经签了有7次合同了。对于为何要不断借钱,李渔说:“如果我不能按时还上款,他们就威胁我要告诉我父母,我没办法只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从5月27日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钱到期了但一直没还。李渔说,对方曾表示要告她,“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事,也担心父母家人知晓”。
“后悔吗?如果当初不买手机就不会有这事?”面对新快报记者抛出的这个问题,李渔说:“后悔啊,这段时间经常睡不着觉,很焦虑,但是有什么用呢?”
【各界说法】
社工
把孩子逼上歧途,那就不是小问题
今年5月,李渔在招聘网站上找到一个社工机构,打电话求助。随后,该社工机构找到了柏草木社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老王,并详细介绍了李渔的情况。“我当时听了特别震惊,也特别愤怒,这些大学生不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吗?如果这些人通过这种手段把孩子们都逼上了歧途,那真的不是一个小问题了。”老王说,自己在了解清楚事情之后,第一时间安排社工对李渔的事情进行跟进。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他们联系了网络借贷平台,也不断开解李渔,希望她不要越错越多,但李渔的这笔欠款却是没有人能替她还掉。“在我们的劝说和解释下,李渔没有再通过援交来赚快钱了,我们不希望看到她受到更多的伤害。”老王说。
李渔希望通过主动出击,解决这个问题,但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渔说,由于这属于经济纠纷,而且也并不清楚具体放款人的身份信息,相关法律人士告诉她,很难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针对李渔的事情,记者也联系了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的郑子殷律师,郑律师表示,如果李渔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唯一的办法是站出来,举报对方,再由相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否则的话,像李渔这样的案例还会越来越多。
“这件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将不会只有一个李渔。”郑律师说。
学者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大学生,炫耀性消费非常普遍。举个例子说,如果周围的同伴都有新手机,但就她没有,就会形成心理落差。如果这个时候再缺乏家庭沟通,那么她就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消费欲望。”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说,由于目前教育的缺失,在遇到这种社会问题的时候,不少大学生很难较好地把握好自己,也很难规避风险。
“现在大学里的辅导员制度,也不够细致,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情况,那就能尽早地帮助他们,不会让他们越陷越深。此外,学校也应针对社会热点向学生及时普及防骗常识和一些法律常识,让他们深入了解怎么回事,我相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周如南说,总而言之,只有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起,学校、家庭、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