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完学生又盯上老师
从徐玉玉被骗离世,到清华大学教师被骗1760万元,电信诈骗似乎进入空前的“高峰期”,学校也成为“重灾区”。安全专家提示,开学季学生、老师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关注人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识,对涉及钱财的陌生电话保持警惕。
医生老师是最易受骗职业
据媒体报道,8月29日23点25分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名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这则由“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开具的“警情通报”先于30日流传网络,随后被媒体及北京海淀警方证实。通报特别提示,要求“各单位加强员工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减少和避免此类案件发生”。
大学教师属于高知人群,理应不易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却为何还会不幸中招?企鹅智酷出品的《2016年手机安全报告》中的“手机安全高风险人群画像”显示,医生、老师等专业人员正是最易受骗的职业,占38%;相反,家庭主妇、暂无职业者以24.3%的占比垫后。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高知人群本身拥有更多财产,而无职业者即使接到诈骗电话也“无钱可付”。
正值开学季期间,安全专家李旭阳特别提醒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当收到任何陌生短信、电话以及涉及财产的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不点任何不明来源链接
李旭阳对记者表示,其实这种骗局屡见不鲜,媒体也曾多次宣传。但普通用户听到“公检法”就会乱了阵脚,因此成功率格外高,且通常涉案金额巨大。一般而言,冒充公检法诈骗是利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诈骗分子获取受害人真实信息后假冒警方以银行卡透支、电话欠费、法院传票等因由诱导受害人联系异地警方。
然后用异地电话拨打受害人手机,并要求受害人通过异地114查询真伪。最终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协助调查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一旦资金被转入,诈骗分子会立即通过ATM取款机在多地取走资金,即使警方破案,也一般难以追回涉案资金。
安全专家也提醒用户,如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需提高警惕,特别是当对方操有台湾、广东等南方口音时,应当做到不轻信威胁、恐吓的诱骗话术,且谨防转账汇款等涉及金钱转移的操作。若收到相关短信,则需仔细判别来信号码的真实性,切勿点击任何不明来源的链接,以防手机中毒或银行卡被盗刷等安全威胁。
此外,第三方安全软件也可以为手机再加一把锁,例如手机管家可以精准识别和拦截“涉嫌诈骗”的短信、电话号码,将危险拒之门外。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