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超级电脑“沃森”打败了人类,站在了与人类智力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一些科学家认为,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人工智能将超 越人脑。那时人将“不人”,而是与机器融合,成为“超级人类”。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推算,大约在35年之后,人类与机器融合,人类文明即将终 结。那一年,就是2045年。
一个概念
奇点,人工智能超越人脑
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此外,电脑变快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有一天,电脑的运算速度变得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掌握人工智能的时刻也会到来。电脑将能模拟人脑、产生意识:不仅是快速运算、作曲,还包括驾驶、写作、决策、社交……
如果你能消化这一想法,那么就没理由不相信电脑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它们将持续发展,最终远远超过人类。它们发展的速度也会持续增长,最终会摆 脱它们的发明者人类的掌控,主导自己的发展进程。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计算机科学家本身就是一台超智能电脑,会发生什么?它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工作速度,能轻 易地利用海量数据,甚至不会中途去玩一会开心农场。
超智能电脑很可能与人类共同主宰未来的世界,现在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论:也许人类将与机器融合,成为超智能的“半机器人”, 通过人工智能来拓展人类的智慧极限;也许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抵抗衰老,获得永生;也许人类将能够把自己的意识扫描进电脑里,从而像软件一样永远“活在”电 脑里;也许电脑终将拥有人性,最终消灭人类。所有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通之处:人类本身将发生改变,未来的人类和2011年的人类相比,会发生根本变化。而 人类本身发生根本改变的时间点,就叫“奇点”。
一个预测
2045年,就是那个奇点
《时代》杂志文章指出,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信息技术的奇点将在2045年到来,届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人类的意义彻底改变,与机器融合为“超人类”,并借助科技的发展而获得“永生”。
作为一个工程师和发明家,库兹韦尔近20年来一直在发表自己关于人类和机器的未来的文章。其中最新的一部作品是于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奇点临近》,其同名纪录片也在今年1月发布。
1980年左右,库兹韦尔对人类“半机器化”的命运产生了兴趣,他绘制了一个曲线图:随着时间的增长,以每秒处理的百万级机器语言指令数量来 衡量,1000美元可以买到的计算机能力是多少。经研究证明,库兹韦尔得到的规律与摩尔定律十分相似,都是约每两年增加一倍。库兹韦尔的研究表明,科技进 步呈指数级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然后,库兹韦尔又将这个定律的时限拓展到未来,作出了以下预测:在21世纪20年代中期,人脑反向工程就会成功,人脑的所 有秘密就会被揭开。21世纪20年代末,电脑就能达到人脑智力水平。2045年,奇点到来,基于电脑能力的大幅增长,成本的大幅下降,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数 量将是整个人类智慧创造物数量的约十亿倍。
#p#副标题#e#
一个担忧
高智能机器会干些什么
信息技术上的奇点是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时间点,如果奇点真的到来,世界将会怎样?现在的人们还无法想象,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了。
在库兹韦尔对未来的预测里,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给予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操纵自己的身体和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展超速累积,每个小时就能产 生现在一个世纪的科学突破。人类基因变成了可以进行测试和优化的代码,如果需要的话还能改写。永生成为了现实,只有选择死亡人才会死去。人们可以将自己的 意识扫描进电脑,从而“活”在虚拟世界,或者将身体变成机器人。或许事情不会这样发展,当人工智能超越人脑时,电脑的黑色硅制“大脑”里会发生很多变化, 但人类却无法得知。人工智能也许能模拟人脑意识,也许虽能不断更新升级但无法模拟意识。
库兹韦尔也承认,奇点理论存在一个根本的风险,且无法完善,这就是人们无法预见一个高度智能的机器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举动。假 设人类真的创造出了一台电脑,它说话、思考的方式跟人类完全相似,这就能意味着电脑和人类一样是有知觉的吗?或者它只是一台高精密、全自动的机器,全无半 点人类意识的火花?并且,人们如何去分辨它是否有知觉?
如果人类能将自己的意识扫描进电脑,那么这个人还是他自己吗?奇点又会给政治、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能否获得永生由谁来决定?谁来给有知 觉、无知觉设定一条界线?随着人类与长生不老、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距离越来越近,生活还有意义吗?战胜了死亡之后,人类会失去最本质的人性吗?
一个质疑
电脑是否真能实现智能化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奇点理论毫无道理,只是幻想而已。其中大多数批评的焦点在于,电脑是否真能实现智能化。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也都是围 绕这一点展开的,但目前人工智能研究还未能生产出模拟人脑的机器。现在的机器人基本上都只具备专项功能,比如搜索查询、下棋等,都是在非常具体的参考框架 内运作的。而奇点理论研究者库兹韦尔所说的智能,即超级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存在。生物学家丹尼斯·布雷就在2010年的奇点峰会上发表了不同的声音:“尽 管生物部件的运作方式是电子电路能够比拟的,但生物有机体的状态、性能之多,原理之复杂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但很多比较次要的问题已经在人类眼皮底下发生了。5年前,不会有6亿人在同一个电子网络里开展社交生活,而现在有了“脸谱”。5 年前,人们不会用便携式移动设备在网络上检查、确认他们要做的事情、要去的地方,而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将智能手机从手持改为内置进大脑,似乎也不是什么无 法想象的事情。
3万名帕金森患者已拥有了神经植入物,谷歌正在研制能开车的电脑,不久前“人机大战”已上演。往后100年中,库兹韦尔等可能成为未来某些理论的奠基者,可能他们的理论很快会过时,没什么会比未来老得更快。
#p#副标题#e#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