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坚持不做信息服务业的电信设备巨头,如今却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它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冀勇庆
一个小小的网络下载功能,竟然让两家知名企业大动干戈。近日,有网友发现通过UC浏览器登陆数据银行(Dbank)网站并上传网盘数据的时候,在原 有的“上传”按钮右边又多了个“网盘上传”按钮。如果点击这个按钮,就会直接链接到UC的网盘。据说,Dbank的运营商已经给UC发了律师函。
数据银行(Dbank)其实是华为2009年5月启动的互联网项目。与华为之前的其他项目都不同的是,这是个互联网服务项目,直接面向网友提供云存 储服务。数据银行提供5GB的免费云存储空间,网友们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数据上传到网络空间,还可以实现数据在各种不同设备上的同步。如果网友还需要更多的 存储空间,则需要付费购买。尽管足够低调,但是数据银行在两年时间里仍然积累了400万用户,继WWW、WAP和PC客户端之后,近期华为可能还会推出数 据银行的手机客户端。
除了面向消费者的前向收费之外,预计数据银行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也会开放平台引入合作伙伴,采用软件分成/流量分成/广告分成等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就有点类似360的路数了。目前,Dbank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腾讯的QQ网络硬盘和雨林木风的115网盘。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华为对于进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还是不太积极的态度。当时,华为曾经悄悄启动了一个SNS社区项目爱米网,被媒体曝光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大做,如今这个网站已经沦为华为员工和家属的内部交流社区了。
如今,华为看起来准备在互联网服务领域大显身手了。除了数据银行之外,华为还推出了天天手机浏览器,据说是全球第一款支持HTML5的手机浏览器,已经通过各大软件下载网站做大规模的推广。此外,华为还准备推出类似苹果MobileMe的数据同步服务。
在已经到来的云时代,华为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云背后的“水管工”,而是要自己跳到台前,自己开“云商店”了。
据了解,目前华为从事互联网服务业务的人员都在华为软件公司,未来这些人员和业务将从华为软件公司剥离,成立独立的事业部,甚至有可能与华为的企业业务和消费电子并列。
目前,华为的互联网业务由“空降兵”——移动搜索Cgogo公司原 CEO朱波负责。不久之后,华为的一位重量级高管将担任此业务的负责人。华为的互联网业务团队全部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与华为坂田总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里也是华为唯一一个能够随便上互联网的业务部门。#p#副标题#e#
有着强大的品牌、强大的技术,一切看起来都相当不错;但是,这意味着华为的互联网业务一定会成功吗?未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以微软如此强大的 实力,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仍然显得笨手笨脚,MSN门户和Bing搜索至今仍然没有跻身一线。同样的道理,华为要做好互联网服务业务,也面临着诸多的瓶 颈:
首先是与原有客户的冲突。两年前华为之所以不做爱米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当时它的客户中国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军互联网,包括推出了139说客等 业务,华为如果做SNS网站,就会与其发生冲突。如今,这个顾虑仍然存在,不过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华为发现运营商虽然离消费者很近,但是囿于自身的 体制和技术能力,互联网服务做得并不是很好。而且,即使华为不做,那些互联网厂商仍然做得热火朝天,运营商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至于冲突的问题,华为完全 可以通过注册一家独立的公司来解决。
其次是与过去产品开发经验的冲突。众所周知,华为过去的大部分业务是大客户直销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产品开发必须精益求精,一次性地争取把所有的事情 都做对,因为运营商往往不会给第二次机会。因此,整个产品的开发和升级都有严密的计划。而互联网的产品则完全不同。互联网公司往往会首先发布一个有着很多 漏洞的产品版本,得到网友的试用和反馈之后,马上升级到新版本,不断地小步快跑和小幅迭代,直至形成相对成熟的版本。
在互联网行业,讲究的是速度——谁先抢到地盘,先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谁就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一次性地把所有事情都想好。而且,不少互联网公司如 百度都是采用了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将流量和用户贩卖给企业来实现商业价值。从运营商市场走出来的华为,如果仍然坚持过去的思路,互联网业务将很难 取得成功。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业务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大量的地面推广、超限的公关战,等等,这些都是虽然身处中国但是却一直在其他领域耕耘的华为非常不熟悉的,需要重新学习。与UC的这次冲突,其实也是华为学习这些中国特色的竞争的开始。
不过,华为做互联网服务也有其优势。在这里,不能忽视日益崛起的华为消费电子业务对于互联网业务的促进作用。如今的华为不仅已经成为全球前几大手机 厂商,而且还在开发平板电脑、数字机顶盒等众多消费电子产品。当这些终端内置了华为的浏览器、云存储、数据同步等服务之后,是不是有点像苹果的软硬件通 吃、垂直一体化的模样了?当然,华为要解决的是互联网服务部门和消费电子部门如何形成协同效应的问题。也许,未来将两个部门合并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家制造业巨人向全新领域进军的蹒跚脚步。如果转型能够成功的话,未来的华为将不再是一家电信设备厂商,它的竞争对手也不再是爱立信和诺西,而会变成谷歌和腾讯。我们能够看到那一天的到来吗?#p#副标题#e#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