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14家短视频平台和4家网络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加上此前试点的平台,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如今,不少孩子在路还走不稳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网络。2018年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超过七成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机,城乡未成年人触网率差异基本消失。继网络游戏之后,短视频更引发了对青少年沉迷问题的担忧。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连成年人有时都会刷短视频刷到“停不下来”,更不要说自控能力还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了。令人担忧的不仅有时长问题,还有内容问题:视频平台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很多视频并不适合青少年观看。这两方面问题,“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都有所应对: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均受限,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对视频平台来说,商业利益必须让位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对监管部门来说,要监督平台真正落实“防沉迷系统”,防止“完成任务即可,效果无人过问”的现象。
目前,“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需要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在主动发现未成年用户方面存在不足,内容池建设也需要不断优化。“防沉迷系统”要起作用,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恐怕做不到。从网络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的实施经验来看,不少青少年还会想办法“钻空子”。从小触网的青少年,很可能在网络使用上“领先”成年人一步,这就要求家长、老师等负有教育责任的成年人先得自己加强网络素养。
应对青少年沉迷问题时,既要持续完善技术手段,也要在“防沉迷系统”之外下更多功夫。疏堵结合,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规划时间,同时也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网络之外的业余选择。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都需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