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被公认为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
近年来可是让无数外国朋友
都领教到了当弟弟的滋味
外国人更是用两个大写的HARD
佐以一张真实的试卷
发出震耳欲聋的哭嚎
想起以前每次考英语时
别人都能从一段叽里咕噜中
听清楚买东西到底打几折
而我只能听懂how much俩字
汉语读音的辣手摧花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比起我们学英语
外国朋友们学中文时还得学声调
难度系数指数级增加
中文自带的妈嘛马骂的神奇属性
毕竟四个声调稍作变化
都会导致完全不一样得意思
想请教老师问题
明明是“我问你”,却变成了“我吻你”
好好的师生情谊突然就蒙上了
一层不可名状的诡异氛围
还记得我刚学英语那会儿
总会有一个短命的男性家庭成员
外国朋友们也汲取精华的
将拟声词记忆法应用到了方方面面
不仅很好的帮助
还造福广大网友
而比起这些发音方面的小问题
英语毕竟只有26个字母,而汉字...
对于外国朋友来说,每个方块字
在他们的眼里都像是鬼画符
所以在学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中
外国友人充分发挥了毕生所学
扩散出各种联想方法来记忆
比如,用浅显易懂的DNA螺旋结构
来记忆事字的笔画结构
最妙的是取材于生活
比如这个坐拥6套房的小人形神兼备
任谁看都会哈哈哈哈哈哈
或许富有远见的老祖先
在造字的时候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等外国朋友攻克了汉字这座大山
就到了遣词造句的环节
还记得我们学了就想不起来的
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祈使句倒装句吗
有没有想起曾经被语法支配的恐惧?
对喽,把这个恐惧乘以一百
就是外国人的感受
对于外国人来说尤其困难的是
否则不好意思,分没了
这悲伤的背影不禁让我怀念起
当年面对全是红叉试卷的我们
就算攻克了遣词造句
学习汉语还有一个无解的点
就是了解中国的文化
我们的英文教材充其量告诉我们
不知道怎么打开话题时
可以问问今天天气怎样开场
但在外国人的中文教材中
就需要引入古典名著角色
在加深对中国
博大精深的文化理解的同时
还不忘探讨一些保护动物的高深问题
虽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
却包含了称呼、姓氏、物种等众多知识点
可以说短小精悍,一点也不水
和读音的外国友人
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东方异国的
却发现挑战居然才刚刚开始
外国朋友在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天
才发现:学以致用,用没有
但听到山东老乡说话
就会产生一种当初的习题
都白做了的崩溃感
而“冬天的时候能穿多少穿多少”和
“夏天的时候能穿多少穿多少”
竟然是两句意思完全相反的话
而为了让后来想不开学中文的
同胞们多一些方便
Reddit上就有一群在屏幕背后
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在一张张梗图中
希望在开心之余为同道中人
带去一些实用的知识
比如,初到帝都的外地人
都会被老儿北儿京儿的
吞字、儿化音搞得一脸懵
更不要说外国人了
当你发现自己听不懂对方说什么时
请牢记这个如同在英语对话中
you know的存在
不管用什么声调读出都能给对方一种
懂了懂了懂了懂了您往下说的效果
点餐往往是最崩溃的环节
平时所学的词汇在菜单上
被组合在一起完全看不懂
只好指着菜单告诉服务员:this
外国友人也把这招用到了化境
这个足以适用于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有效方法
请广大外国朋友牢记
只要掌握当地“这个”的发音
保证能够在任何一家餐厅下单成功
同样的在逛商场的时候
也可以用“买这个”、“买那个”来代替
不仅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还完全不用担心冒犯到黑人兄弟
而最让外国朋友们挠头的
一大难题——量词问题
他们竟然还研究出了用猫猫记量词
以此来防止自己把什么都
英语有句谚语叫It's Chinese to me
“这对我来说就像中文一样难”
中文的难似乎是世界公认的
然而即使中文这么难
却拦不住全世界人学中文的脚步
比如说对非洲同胞来说
奔驰、三星、佳能等公司
也开始把汉语考级成绩作为
员工的考核参考条件之一
......
是汉语变简单了吗?
不妨思考这个问题:英文真的简单吗?
外国人今天吐槽的中文的难点
语法、单词、歧义、俚语
我们学英文时,是不是都遇到过?
但为什么没见人抱怨英语难
而是都在低头闷声默默的啃书呢?
我觉得
是因为英语国家在最近二百年
掌握了这个世界最主要的
经济、文化、政治、科技话语权
而如果中国也在未来有一天
变得如同今天的欧美一样更加强大
讲中文的人也像今天讲英文的人那样
掌握全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命脉
那时,大家是否就不再抱怨中文难了
反而开始嫌弃没那么吃香的英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