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儿子们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分别算了从事金融和管理行业,继承衣钵的传人只有小儿子袁定阳。一心扎在农业研究中的还闹出过一个笑话,被同事戏称“老袁儿媳有点难,起码种五年稻田”。
距离院士逝世将近一个月,儿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已继承衣钵,北上内蒙古,继续“袁梦计划”。
“袁梦计划”是由发起,袁定阳接力父亲梦想。2020年1月13日,在三亚发布“袁梦计划”,在盐碱地上种水稻。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为沙漠地区的人口解决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番。2019年,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达508.8公斤,超过了提出的盐碱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目标。
袁定阳出生于1970年,
不愧于“水稻之子”的名号,从小就展现出了对农业的超凡兴趣。
还没上学,袁定阳就成为了父亲的小跟班。
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定地跟在父亲的身后,跟随父亲观察水稻的性状,找取不同的样本。一大一小父子二人走过了无数稻田麦浪,踩出了一条有一条泥水铺就的道路。
报道介绍,1990年,袁定阳考入广西农业大学农业专业。1994年毕业后,他就进入了当时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现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6年,袁定阳又考入湖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学专业攻读硕士。1999年,他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袁定阳说,“父亲不爱说教,从来没有指定我学什么,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相对于大哥、二哥选择的金融、管理专业,袁定阳觉得农业科技更实在,更有成就感,“超级稻亩产从800公斤到926.6公斤,就是实际的东西”。
生前曾不无歉意地对媒体提到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小的时候,我对他们照顾很少。”还专门提到袁定阳:“我的老三还可以,他肯学习,我就给他创造条件。”
此后,袁定阳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水稻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和第三代杂交水稻研发等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省部重大等项目10余项。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