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航天员首次穿着自主设计开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出舱,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操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成果归属问题,同样位于湖南省的两所大学——湖南大学和湘潭大学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航天服设计成果引争议始末时间线:
2014年2月22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发布文章称,“我院成功中标‘空间站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
2016年1月23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曾发布文章称,湘潭大学承担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艺设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21年7月4日,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发文称,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同日,湖南大学官方微博也发布了相关信息。
2021年7月4日晚,罗建平在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称,“我们团队对这次出舱活动是非常关注的,因为我们设计了八年的作品,终于要被航天员穿着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检验。”
2021年7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湘潭大学历经8年付出的航天服设计成果,因团队里一位老师2020年去湖南大学任教,而被宣传为是湖南大学的研究成果。
2021年7月9日,罗建平发文回应此事。
具体怎么回事呢?
有网友爆料称,湘潭大学历经8年付出的航天服设计成果,因团队里一位老师2020年去湖南大学任教,而被宣传为是湖南大学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不满。
名为“马秋成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截图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在截图中,“马秋成老师”表示,学院领导2012年安排他带领工业设计团队争取项目;他2013年带领团队,开始“空间站‘飞天’舱外服”投标工作;“我本人不做工业设计”,中标后,他指派罗建平为项目负责人。2020年,罗建平到湖南大学工作。
马秋成老师的朋友圈
“马秋成老师”写道,“不可否认,在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罗建平老师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到湖南大学工作之后,宣传单位和个人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以尊重事实为前提,走自己的路可以,但不能把别人的路也堵了,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其实成果是谁的其实也好分析,这毕竟是一个项目,航天员中心当然能知道这个项目是与哪个学校合作的。
据悉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2月22日发布文章称,“我院成功中标‘空间站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2016年1月23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曾发布文章称,湘潭大学承担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艺设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
如果科研成果不是”湘潭大学“的,那么”湘潭大学“又如何能验收呢?这个就不言而喻了。
但2021年7月4日,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称,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7月4日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
在7月4日的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的节目中,罗建平在节目中称,“我们团队对这次出舱活动是非常关注的,因为我们设计了八年的作品,终于要被航天员穿着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检验。”
针对前述设计成果归属争议,8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秋成回应称”罗建平在节目中没有说清楚项目的来历,以及罗是在湘潭大学工作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
“马秋成表示,甚至在前述宣传内容播发前,现任职于湖南大学的罗建平还曾联系过他;在沟通中,马要求相关宣传尊重客观事实,把项目的来历说清楚,但罗在节目中没说清,发展成了现在的情况。
小知识
据介绍,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经改进后,能满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人穿着,还能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虽重达130公斤,但穿脱方便快捷。
那么这件比黄金还贵重的“飞天战袍”,是由什么做成的?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航天服:装配一套需近4个月
头盔面窗:制作需要经过47道工序
波纹袖:既舒适又灵活
舱外手套:尺寸公差不超过1毫米
液冷服:全身上下铺线100米
气密层:反复刷几遍胶
金属“硬躯干”:不能有0.1毫米细微毛刺
背包门:航天员“生命之门”必须密封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