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在中国政府网站上的留言,在IT圈引起不小的轰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十一月一日,网友Mary留言称,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又回来找工作机会,却发现连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有网友认为,40岁以上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找工作不能受年龄限制。
近几年来,职场35岁现象一直是热门话题。不久前,48岁的外企高管给市长信箱写信求助,也在网上火了。这个网友的留言一经报道,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辞职前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可辞职半年后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但在某种程度上,
45岁程序员失业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
多年来,IT行业属于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7279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177544元排名第一。
这让很多网友惊呼:程序员真香!
高薪吸引毕业生不断涌入IT行业。
与此同时,IT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迅速,
企业也需要新鲜血液带来新技术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夹击下,
35岁以上,
体力和记忆打开下行通道。
职位上不去,下不来
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序员感到焦虑。
针对这种情况,央视网发文称,职场常态是结构性失业,这是由于企业和个人在劳动力供求方面的博弈造成的。第一,从人才市场来看,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一个普遍认为的好工作,相对于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给来说是稀缺的。
第二,从企业理性的角度来看,并非不给面试机会,作为强势一方,企业也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吃青春饭的行业,年轻人的性价比更高。
第三,从个人情绪来看,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收入高,工作好,心态平衡,认清自己很重要。
第四,从行业特点来看,有些行业越老越受欢迎,如医生、律师、教师等。,知识和经验可以积累和转化。有些行业吃青春饭,更依赖年轻的活力、体力和创造力。没有人能两头吃。
所以,延长职业生涯的根本在于自己。看多少利润,也要承担多少风险。要打破人到中年就业难的困境,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大多数,研究更多的人性化措施,包括取消以年龄为录用的刚性门槛,让各个年龄段的工人都有发挥的舞台。
时代向前发展,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职场人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适应变化,跳出舒适区,
弥补能力和素质的不足,解决技能恐慌的问题。
早期高收入行业,
应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收入优势,
实现资本复利增长。
而非躺在曾经的财富幻觉里,
再次叫苦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