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不断的演出阵容、丰富多彩的节目编排、生动的京味文化、霓虹飞舞的经典传承、璀璨的舞台氛围……元旦(1月22日) 19336030、《2023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艺术描绘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大美绘
整个晚会新意盎然,趣味盎然。 将国家情怀注入艺术,匠心拓展内涵,在浓浓的年关展现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繁荣发展,谱写了2023年的美丽开局。
以“陪伴”和“守望”为动人基调
“陪伴”与“守望”是2023年春节最特别的主题,也是本届北京广播电台春晚最动人的基调。 因此,在本期春晚的开场节目《守望春光》中,《最美玉兔》李玲玉携手韩庚、吴克群,用充满温情的歌舞唤起全国人民共同的回忆,在重逢时向观众传递温暖的春光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此外,2023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一大批热情洋溢的年轻演员和实力歌手齐聚一堂,用青春洋溢的舞蹈和澎湃的歌声讴歌时代、为民歌唱,展现出中华儿女为新征程奋斗、笃行不懈的精神。
由青年演员张若昀与《冬奥最美童声》马兰童声合唱团合作演唱《孤勇者》,为勇敢执着的追梦人演唱歌曲; 时代少年团趁热开始唱《男儿歌》,用青春的力量感染了会场; 刘玥宏与BRTV主持人、BRTV 《康养》栏目医生搭档,与歌舞《活过一百岁》合作,充满动感与活力,展现了中国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沈腾、马丽、爱伦、常远带来《明天会更好》,祝福中国美好明天。 00后街舞组合O-DOG少年团带来《众人划桨开大船》,在铿锵的舞蹈中展现凝聚力,为新的征程鼓劲; 毛阿敏携手郎朗热情演绎袁隆平院士生前唯一填词《种子》,歌颂先锋精神,传播理想信念……
金句笑点打造暖心欢乐盛宴
中国人孝老祈福、国家同心已成为血脉中不变的文化基因,每个人在新年的记忆里,都离不开母亲忙碌的身影。 此次春晚特邀许娣、王丽云、丁嘉丽三位“国民妈妈”,引用《妈妈的味道》,用朴素而深沉的爱情表达“母爱”命题,在北京广播电台春晚舞台上汇聚亲情的温暖。 作为历代北京广播电台春晚的亮点,语言节目不仅在今年春晚占据上风,更聚集了当下喜剧圈“超强阵容”,带来了金文频出、爆笑不断的亮点场景。
演员李光复、柳岩与新晋喜剧演员顾宇峰、叶浏、王皓、李栋、尹贝希、李先生调戏新搭档,为大家带来新编版《反诈银行》,打响2023反诈骗宣传第一枪; 刘佩琦、张凯丽、毛晓彤、铁男组成一家四口,从《父母的旅行》感知旧物珍贵; 退役文艺兵再次聚首,阎维文、潘长江、姜超、周炜、尚大庆、邵峰饰演《老兵新传》,提升军旅情怀; 宋小宝合伙人王珃、王丽坤爆笑互评《谁不说俺家乡好》; 贾冰、杨迪作为“老搭档”再次合作,用有趣的风格向工人表达敬意; 更有甚者,2022北京卫视爆破剧《幸福到万家》剧组主演赵丽颖、刘威、曹征、唐曾、张可盈、张喜前、迟蓬,带着话题小故事《幸福到万家》为观众送上专属的新年祝福……喜感与温度、思想与深度兼具
科技国潮交融京味儿艺术
不断挖掘北京香味题材,将时代新风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的独特特色和魅力,今年春晚的舞台上也有不少这些因素。
《大戏看北京之梦中人》戏曲以“国粹”与流行元素巧妙结合的方式,在龚俊与蒋勤勤的共同演绎下,为经典注入新的生命力,给戏曲的弘扬和传承带来新的启示。
与此同时,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和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袂打造的歌舞节目《大展宏图》,将传统老北京“兔儿爷”的故事娓娓道来、有声有色。 晚会通过科技手段叠加融合,采用“实景拍群舞展示特效合成”的表现形式,营造北京特色的春节氛围,给传统文化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彰显和坚持国民文化自信
此外,在《杏花春影》秀场上,音乐人吴彤以歌曲为载体演绎中国风摇滚,在古典乐器与流行元素的激情碰撞中,展现音乐“跨界”的灵魂和魅力。
春晚圈粉外国友人 《春天2023》 昂首向未来
北京广播电台不仅是春晚制作北京文化名片的有效平台,也是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北京广播电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早就把外国朋友“圈粉”了。 今年,巴哈马大使、摩尔多瓦大使、奥地利商务参赞将携本国特色年货登上春晚舞台,与全国观众共庆新春,迎接兔年。
长期的经贸合作和相互支持使中国和三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个国际朋友带来的过年用品也与国民间的友谊密切相关吗? 他们各具特色和寓意的年货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我们等吧!
兔子迎来新年,不忘初心和岁月的起点。 回到家乡的田震来到春晚现场,与老朋友蔡明、学生时代少年团-宋亚轩重逢,畅谈回家的感觉,重温关于北京的年关记忆。
约会之春,走上光荣与梦想的新路。 田震将为观众献上新歌,演唱《迎春曲》《春天2023》,让观众与北京广播电台春晚一起憧憬、拥抱、引领,踏上新的征程,为未来而振奋。
2023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旦(1月22日(19:30 ),北京卫视、北京文艺频道、北京时间APP及京台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播出,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野、中国日报(China Daily )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