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人吴某和被篡改人周某两人本身就认识,吴某知道周某所有的登录密码都差不多,他觉得周某以前影响过自己学习。为了报复对方,就私自登录他的高考志愿个人账号,将他的第一志愿改成了下流学校,幸好周某在最后的时间自己查看了相关志愿,吴某被抓获后也积极配合恢复相关志愿,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最后吴某被行政拘留处罚。
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
吴某的行为不仅犯法,他的心里也有些扭曲,为了不想看到朋友上好的学校,既然做出修改志愿行为。如果朋友没有及时发现,那周某十年寒窗苦读都将成为白费,他的行为很可能毁掉朋友的前途。填志愿不单单是为了上学,主要是完成梦想,一个人的梦想被篡改,这该是多大打击。平时如果觉得朋友影响自己学习,可以把话说明白,现在志愿虽然恢复了,但两人以后可能再也做不成朋友。
怎么防止志愿被篡改?
首先不要告诉任何人填报志愿的登录密码,不要用朋友的电脑填志愿,有些电脑对登录密码有记忆功能,这样做会让有心之人趁机搞破坏。填完志愿后记得截图检查,将截图保存好,在填报志愿最后一天进行核对,现在填志愿有修改机会,但过了填报志愿时间就不能够再修改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
填志愿要注意哪些问题?
志愿是指个人日后想要成为怎样的工作者,不可盲目听取他人意见,对于自己的分数要有所衡量。坚持做到不浪费不高看每一分,对于社会上出钱填志愿的机构不要李慧,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知识,他们用去年的分数线给判断今年的志愿去向,换做谁都能做到。
在黑龙江某学校里,张某的志愿表被人删除,密码同时也被篡改。后来调查发现是其室友刘某做的,刘某坦白称,张某学习好自己嫉妒,便偷偷将其志愿表删掉。最后嫌疑人刘某被拘留10日,像这种行为目前是不会被判刑,只是被拘留教育。
以前就出过篡改学生志愿的事情,我为学生为了私人恩怨偷偷篡改了上百名同学志愿,也幸亏是上百名,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如果只是改一个人,就不会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会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想不到是有人改了志愿。在2011年,安徽省一所学校的37名高考生的志愿被篡改。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14名学生志愿也被篡改。每一年基本都会发生这类篡改他人志愿的事情,但是由于大多数篡改他人志愿的人都是未成年,所以报警后可以采取补救措施,损失也能挽回,所以一般只会判处拘留数日或教育批评的惩罚。
我国并没有这样处罚的刑法条款,因为篡改志愿都是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这种罪行一般是按照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来追究。一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不是为了自己能考多少分,而是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对于学生来说分数固然很重要,但是做人更加重要,如果羡慕其他同学学习好,可以向他学习,努力追上学习好的步伐,而不是用这种手段。
一个人如果连输都输不起,那么他也不会赢。大多数人碰到了这种情况,或许心里会有些嫉妒,但是也会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替朋友高兴,同时也要监督自己。让情绪指导行为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不仅是向他人看齐,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首先,恶意篡改他人高考志愿,肯定是构成了违法行为。
对于高考,我们所以人都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最后的一纸分数,但是俗话说的好,考的好不如报的好,报的好不如专业选的好 。高考有很多偶然性,所以分数也有着一定的波动,这些因素就会造成最终成绩与自己的预想有些差距,所以志愿填报也格外重要,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大学四年学习之后,迎来的是毕业即失业,所以每年很多人愿意花大把的金钱去咨询一些志愿填报指导老师,也不愿意随意的填写志愿,因为这个选择关乎到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之所以高考是一个全民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赋予了很多人跨越阶级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而私自篡改他人志愿,这与谋财害命又有何区别,所以一旦私自篡改他人志愿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据我的了解,该考生是因为嫉妒才篡改他人的志愿,说到底还是一种教育问题的缺失,如果这时候因为嫉妒而私自篡改他人志愿,不加以悔改,谁能够想象以后他会因为嫉妒做出什么事?高考完后,无论成绩的多少,大家本应该都是放松或者愉悦的时候,别人考的好,你可以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或者给他请教学习方法,人想要提高,都是从自身开始,而不是想方设法的拉低别人,学校的教育只注重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考完高考,无论你已满18岁,还是未满18岁,基本上走进大学也就算是走入社会了,如果心智还是如此的不成熟,容易因为嫉妒而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我只能说是他自身教育的失败。
还有一点就是隐私安全问题,因为学校给每个人的初始密码都是差不多的,在第一次登陆之后,大家一定要记住修改密码,防止密码相似,而被他人轻易登录,这次事件希望大家也引以为戒,切莫去做修改他人志愿的违法行为,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