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9岁男童十分钟内手游充值6400元,几天内更是超过万元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了解,该儿童所使用的账号是以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的。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乱象持续近年来,未成年人巨额网络游戏充值事件层出不穷。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于今年3月14日公布的2023年度全省消费投诉焦点问题中,就着重提到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问题依然严峻。
网络投诉平台上充斥着家长们的控诉:有的孩子未经许可便动用了外婆的手机给游戏充值;有的12岁孩童窥见家长支付密码后频繁充值购买游戏货币;更有未成年人在父母未知情的情况下,利用长辈的某国产手机直接自动登录游戏并遭遇诱导性充值消费。
截至4月17日,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共检索出25187条投诉记录。家长们反映,孩子在游戏中被诱导充值,例如,游戏弹出抽奖广告,只需输入密码就能领取,结果孩子误操作导致连续扣款。
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未满8周岁的儿童不应被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总额不超过200元人民币;而对于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规定单次充值不超过100元,每月总额不超过400元。
虽然相关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未成年人的大额游戏充值现象,然而此类问题依然频繁发生。
多方主体需共担责任当家长发现孩子进行高额充值后,退款难成为普遍问题,主要症结在于难以证实充值行为系孩子自主操作。“他们要求提供充值时的视频证据,可我们家里又没装监控摄像头。”一位家长表示。
广东省消委会指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问题包括充值流程漏洞,使未成年人得以轻易绕过防沉迷措施进行高额充值,家长在维权及退款方面遭遇重重困难;另外,部分游戏模糊抽奖活动获奖概率,并设置充值奖励额度,以此诱导不具备辨识能力的未成年人过度消费。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强调,平台方应依照《民法典》建立明确的退款机制,从事前预防角度看,需强化网络游戏实名制,并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推广人脸识别技术;从事后处理角度看,需进一步明确并规范充值退款的操作流程。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虽然平台在此类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但家长作为首要责任人更应承担责任:“我自己也有孩子,虽然还未成年,但他想用我的账号玩游戏,我坚决不允许。因为一旦使用成人类账号登录游戏,就很难控制了。”
从家庭和社会责任层面来看,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指出,家长首当其冲,需要承担起监护职责:“有些孩子主动拿走大人手机进行付费游戏,还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将自己以成年人身份注册的手机交给孩子玩,这些问题都值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中国法院网今年2月1日报道了一例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案例,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同时,也提醒法定监护人必须履行好监护义务。
案例中,12岁的周某在爷爷周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微信绑定的网站账号连续充值25次购买游戏币,总计花费977.60元。周某父亲多次申诉退款未果后提起诉讼。法院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定网站承担80%的责任,周某某(监护人)承担20%的责任。周某某因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判决网站公司退还782.08元。
法官表示,此案属典型的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纠纷。未成年人短时间内的多次随意充值显然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符,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此类行为应视为无效。但周某某的监护人未能履行好监护职责,亦未妥善保管个人手机、支付宝及银行卡密码,对此,监护人应对其子购买游戏币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在充分考虑监护人对子女使用手机用途监管不力、未能全面履行监护职责以及未能妥善保管个人手机及银行卡密码的事实后,认定监护人有过错,酌定网站公司承担约80%的责任并无不当。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难题王磊指出,一些平台在接到未成年人充值反馈后会采取紧急措施。有的平台基于社会责任立场,会选择无条件退款,但也有一些平台会要求家长提供相应证据方可完成退款。
对于未成年人绕过身份验证系统、高额充值网络游戏的问题,有家长提出,游戏厂商能否通过技术手段予以杜绝?
记者了解到,人脸识别技术是当前提及最多的解决方案之一,但却存在争议。刘兴亮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平台确实具备阻止这类行为的手段,例如在游戏中启动人脸识别。然而,并非所有游戏都会强制采用此功能,因为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即默认用户为成年人,若过度防范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用户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王磊认为,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在登录或付费环节或许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高额充值的现象,但这同时也带来两方面的困境:一是实施此项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应由哪一方承担;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如出现ai换脸,平台仅依靠应用技术并不能免除其责任。此外,人脸识别属于敏感的个人信息,在使用时需格外谨慎,还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 新京报 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