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大量网友反映,一则短视频声称银行营业厅开始审批“π币”,误导人们误以为“π币”已可兑换人民币。然而,这一说法实属谣传。
一、“π币”与虚拟货币的真实性质“π币”作为一款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已被多地网警警示,其所谓“免费挖矿”实际上是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圈套。值得注意的是,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发行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而“π币”并未由央行发行,与人民币不存在官方兑换关系。
二、“π型审批师”澄清误区视频中提及的“π型审批师”与“π币”并无瓜葛。实际上,“π型审批师”是指具备跨领域专业审批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的高级审批人才,旨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某地为民服务中心开设的集成办窗口,并非银行业务网点,而是为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的目标,在市场准入准营领域试点此类人才培养计划。
三、“π币”投资的风险揭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指出,投资“π币”非但无法实现一夜暴富,反而可能导致本金全失。因其不具备实际资产及劳动生产的支撑,价值基础薄弱,常被用于投机炒作。同时,虚拟货币存在多种风险,如剧烈的价格波动、信息不对称、交易安全、监管及流动性风险等。例如,黑客可能针对货币钱包、交易所发起攻击,造成资金损失。
对于“π币可兑换人民币”的虚假消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强调,虚拟货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才是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发行主体,“π币”与人民币之间不存在法定兑换关系。
目前,我国已严禁投资者参与类似“π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因其易成为洗钱、诈骗等活动的温床,且这些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刚明提醒道,以“推荐返利”等形式招揽下线,正是传销活动的典型特征,一旦涉足,风险极高。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虚拟货币诈骗活动,不仅干扰金融秩序,也可能诱发赌博、传销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还须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亟需提防诸如免费挖矿之类的虚拟货币投资陷阱,深刻认识其背后的真实本质与潜在后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此,专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完善虚拟货币管理法规,严厉打击炒作虚拟货币的行为。
禁止互联网平台为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对涉及诱导投资“π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信息内容和账号采取查处措施。
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识别非法活动的能力,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