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塞罕坝的历史由来_为什么要在塞罕坝建林场

2024-09-10 16:31
来源:网络

最近塞罕坝的历史由来?_为什么要在塞罕坝建林场?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塞罕坝的历史由来?_为什么要在塞罕坝建林场?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塞罕坝的历史由来?

在辽金时代的辉煌岁月里,塞罕坝被誉为“千里松林”,是帝王们举行狩猎仪式的圣地。清朝时期,这里更是设立了著名的“木兰围场”,彰显皇家的狩猎传统。

然而,随着清朝国力的衰退,内乱外患接踵而至,财政困窘迫使统治者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宝贵的森林。同治二年(1863年),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开始,导致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历经清朝的衰亡,进入民国时期,塞罕坝并未迎来喘息之机,反而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遭受了更为惨重的砍伐和连绵不断的火灾。这些灾难性的事件使得塞罕坝的原始森林风光不再,土地逐渐恶化,最终变成了荒凉的高原和丘陵,一片萧瑟景象。

为什么要在塞罕坝建林场?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镶嵌在内蒙古自治区边界内的围场区域,其地形以高原台地为主,海拔横跨1540至2060米,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今日的塞罕坝,翠绿覆盖,草原与森林交织,河流湖泊点缀其间,清新的空气与广阔的绿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与60年代前的荒芜景象形成鲜明对比,那时的塞罕坝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环境恶劣至极。

自1962年起,国家林业部在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如极端寒冷的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3度,植树造林之路充满挑战。初期,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造林工作进展艰难,树苗难以成活。造林者们在缺乏物资,特别是在大雪封山的季节,坚守坝上数年,展现了非凡的毅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直到第三年,树苗终于开始茁壮成长。选择塞罕坝作为造林地点,原因有二:首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风沙问题严重影响周边乃至北京的空气质量,植树造林成为遏制风沙扩散的关键;其次,塞罕坝曾是丰饶的皇家牧场,后因历史原因退化为荒漠,修复它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对历史错误的纠正,承载着恢复荣耀的使命。

尽管初期成效缓慢,但塞罕坝的造林活动坚持了下来。随着林场的建立和发展,显著减少了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改善了空气质量。塞罕坝的转变,是三代人辛勤耕耘的成果,如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林,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修复力量,是留给世界的绿色奇迹。

上述就是关于塞罕坝的历史由来?_为什么要在塞罕坝建林场?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