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他们当年靠一把炒黄豆走遍北大荒_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

2024-10-03 02:05
来源:网络

他们当年靠一把炒黄豆走遍北大荒_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他们当年靠一把炒黄豆走遍北大荒_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他们当年靠一把炒黄豆走遍北大荒_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

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

提及“北大荒”,人们常将其与“国家粮仓”划等号,但其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历经64载,三代拓荒者的辛勤耕耘,荒芜之地变身肥沃田地,无垠荒原化为粮产重镇,这一切凝聚了共青农场几代人的奉献与汗水。

1955年,五名来自北京市郊区的年轻人,怀着对边疆开垦的热忱,联名向团组织提交了志愿书,表达了他们组建青年垦荒队,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决心。这封由杨华、李秉衡等人共同签名的申请,最终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出,激发了广泛响应。仅仅两周后,以杨华为首的60名青年,组成了首个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穿越哈尔滨和鹤岗,最终抵达萝北,那片与俄罗斯相望的荒原,树立起青年志愿垦荒的旗帜。

同年8月30日,北京各界青年聚集火车站,为这支勇敢的队伍送行。64年的光阴流转,昔日的“北大荒”已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柱,被誉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基石,其粮食产量、商品量及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

时至今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追忆那段青春岁月。与过往不同,旅程的速度加快,但对历史的追寻未减。是什么样的信念驱动着那些青年,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以及何种精神促使他们甘愿奉献青春乃至后代,这些问题在哈尔滨、共青农场等地,找到了答案。

杨春江,杨华之子,讲述了父亲及同伴们秉持的三条原则:自愿参与、自筹资金、扎根不归。1955年,杨华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加入远征垦荒的行列。当时,团中央也在探索响应党的号召的方式,通过考察苏联青年的垦荒模式,萌生了组建中国青年垦荒队的想法。杨华等五人被选为发起人,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

随着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成立,天津、哈尔滨等地的青年也纷纷响应,形成了燎原之势。杜俊起,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之一,64年来坚守在共青农场,他的故事是无数青年奉献青春的缩影。荆焕峰,北京队的第二批队员,作为留在共青农场的最后一位“活蹦乱跳”的老垦荒者,见证了从艰苦创业到今天成就的全过程。

胡耀邦的八个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成为垦荒者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克服极端环境,建设家园。垦荒队不仅面临着自然的严酷挑战,还得到了团组织和社会的温暖支持,逐步解决了生活和生产的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青农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农业的实现标志着三代垦荒人梦想的实现。新一代如郭璇这样的“垦三代”,继承了前辈的垦荒精神,利用现代技术和市场策略,继续推动农场的发展,让“垦荒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老一代垦荒者的坚韧与牺牲,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而今的青年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不忘初心,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内接力奋斗,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这片土地上,垦荒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照亮前行的路。

关于他们当年靠一把炒黄豆走遍北大荒_共青团记忆|三代人投入64年光阴,北大荒变北大仓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