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资本的力量,并平衡与资本方的关系,从而实现个人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或许是每个创业者的必修课。
近日,在网络充斥了大量“离职”流言之后,拉手网官方发声明,称吴波作为公司创始人,仍将担任董事长一职,否认了离职一说,还首次提到了吴波将负责创新业务方向。但遭遇了互联网资本饥饿游戏的吴波去留仍然是个难题。
也许正应了“慈不掌兵、善不理财”的谚语,渴望资本的助力,但缺少强硬的执行力,使得吴波逐渐走上了依赖资本、不得不靠资本,又被资本“打败”的道路。
不少业内人士为吴波感到担忧,近来,业界已有多起投资人与创始人“火拼”的故事上演,而从拉手内部传来的一些声音是,吴波已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这一点,拉手网的官方声明并未予以澄清。
吴波不再担任拉手网CEO的消息传开后,一名拉手网前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讲诉了一个“从被资本牵引,到被资本挤压”的行业样本。
该人士认为,正是在投资人的驱使下,拉手前两年开始步入火箭式的扩张之路,这使得吴波的管理风格和管理能力没能从初创小团队的管理惯性中调整过来,从而使吴波越来越背离企业的发展逻辑;而当大环境突变、战略与环境发生矛盾时,投资人又将责任推卸给创始人,收窄创始人的权力边界,破坏了企业的创新基因。
在F团CEO林宁、24券CEO杜一楠等同行业者看来,吴波是那种有极强亲和力、儒雅,并对投资人一向很谦和的创业者。
相比其他团购创业者,吴波较早地拿到了巨额的融资。在拉手网刚成立后的某段时间,吴波几乎天天要去见VC。但吴波也并未因为来看项目的VC过多而选择性忽视,任何一个VC提出的不经意的小问题,吴波可能都会劳师动众,要求产品部门先改再说。在选VC的过程中,除价格因素外,吴波更多依靠交流的快感来判断VC是否契合。
这或许与吴波早前创业经历有关,他太需要一个意见相投、能够给他力量感的投资伙伴。
在创办影立驰时,由于是视频技术公司,钱都给客户挣去了;后来创办焦点房产网,辛辛苦苦做大后,缺钱无奈卖给搜狐,但由于搜狐不要那么多技术和高管,龚宇(焦点房产网原CEO)留下了,吴波无奈走了。
与投资人结合后,投资人给吴波描绘了一幅快速上市的图景。这对渴望成功、渴望自我证明的吴波,是巨大的诱惑。这一年,吴波45岁。在投资人“你敢赌一赌吗”的诱问下,吴波答:我愿一起玩。
投资人的判断是,团购是规模驱动的活儿,谁更快、规模最大,谁的优势就越大,而资本无疑能给这种模式提供充足的粮食弹药。创立一年内,拉手从几十人扩充到2000人;两年内,又变成了高峰时的5000人。
但形势急转直下。2011年,全球金融环境开始紧缩,中概股受到重创,IPO市场也相应受到挤压。此前拉手网设定的快速上市模式,就此破产了。于是,拉手不得不应财务要求,缩减广告、业务和人员,这也直接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迫于业绩压力和管理考虑,经过协商,拉手投资方在今年春节后便已派出一名人士协助吴波进行日常管理,尤其在财务把控、高管引进以及裁员决策上。在此期间,拉手网原CFO张俭离职。
由于掌握人事权,投资方派来的人士入驻拉手后,开始招募外来管理干部。这导致包括原副总裁宋黎明在内的众多原拉手高管离职。
事实上,环境留给吴波的办法也已不多。短期之内,吴波已不可能再寻求外来资本帮助自己重掌运营权了。去年4月,拉手网获得1.11亿美元C轮巨额融资,估值已超10亿美元。由于此项估值过高,拉手网也很难再通过私募获得新的融资。
赛富投资合伙人阎焱认为:“创业者大多不懂财务计划,而投资人大多善于金融安排。”
而杜一楠认为,投资方应与创业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在企业困难时,要提高创始人的积极性,而不是将其“边缘化”,甚至是派驻代理人。作为一个毛利率低、依赖人员规模产生营收的行业,团购创始人的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是职业经理人所不能替代的。
去年招股书显示,吴波与其妻子共持有拉手网22.6%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份持有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林仁俊持股38.9%。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吴波已无意于负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