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天放 7月4日下午,就网传云南省昆明市武成小学一年级某教师,让期末考试未达班级平均分96分的学生站上讲台道歉,承认“拖后腿”一事,武成小学相关负责人回应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校方已调查核实,将对涉事教师进行严肃处理,限期整改。(7月4日《重庆晨报》)
该校一年级某班级要求期末考试语文96分以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跟老师以及96分以上的同学道歉,说“自己拖后腿了”,这听起来让人震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身心尚处在发育阶段,学业成绩对他们来说远不是最重要的。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德智体等方面打下基础,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根本。由此,这位老师的做法显然十分不可理喻,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
然而,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也不全是这位老师的过错,正所谓有“因”必有“果”。人们的一个共识是:如果学校没有制定这个所谓考不到96分的平均成绩,就不达标的政策,这位老师能忍心逼着这帮孩子们道歉吗?说穿了,这个事件就是“校方变着法“管”老师,老师变着法“管”学生”造成的。如果不立刻制止这种荒唐的做法,还会有更多的老师被逼无奈做出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来。
那种此行为是“‘挫败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们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有担当意识”之类,完全是借口,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背后影响老师评优、班级评优、学校评优的扭曲的“成绩观”乃至“政绩观”。这种过于量化、细化的评级体系,非常有害,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其危害性更大。人的行为和表现受其动机、心理状态支配。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过细的量化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种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做法,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预测性,不但消耗了老师大量的时间,而且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有些学校甚至把学生成绩精确到0.5分,在全班乃至全校张榜公布名次,人与人比、班与班比,鼓励的仅是寥寥几个佼佼者,却让绝大部分孩子沮丧。这样做,怎么可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紧跟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目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往往忽视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能力因素;学生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教师讲课、教材编写、课程安排、学习障碍、情绪因素、行为意识、适应性等等。而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业,不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于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的偏差,测量的分数越精确,偏差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此重分数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影响到个性发展。由于以分数为中心,学生必须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就要疲于应付。而学生个性中有很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分数上量化,迷信分数,必然会轻视对个性中那些难以量化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单从量化的分数看,得分可能很高,但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将受到不良影响,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学生失去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陷入只重视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的泥潭。
所以,老师让“拖后腿”道歉,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机制的偏差。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呵护,绝不能让其受到任何伤害。只有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避免这种荒唐而有害的教育方法。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