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听众直言“不喜欢你”和扔掷过来的矿泉水瓶,他显得温和而有风度,让对方和在场听众注意安全。
韩寒与张悦然对话
以张悦然新作《茧》为契机,80后代表作家韩寒、张悦然今天在上海书展重聚,这是自新概念十周年以来,两位好友的首次对话。韩寒表示如果不是对张悦然和她的新书充满信任,他亦不会来到这个喧嚣的书展展馆。
韩寒形容张悦然的文字中一直带着一种非常冷冽的气息,但也会充满着温馨和希望,“这也是她的文字吸引我的地方,她的细节非常漂亮”。要说缺点,“我觉得张悦然跟我一样,在写作的时候对故事不是那么看重,更多的是对文字的细节和质感的看重和营造。”
但小说《茧》却有一个完整而丰沛的故事。这是张悦然从父亲青年时期未发表的小说中获得灵感,暌违七年写成。她自己评价,“这是一本挺勇敢的书”。
两个生于八十年代的年轻人,遭受着缺失父辈之爱的痛苦。他们循着线索不断走向秘密的核心,最终发现了一个庞大而不堪的真相:
在1967年文革最疯狂的一个雨夜,废弃的德军建造的水塔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根钻进对方头部的惊悚的铁钉,如何造就了两个家族的命运?
一个是受人敬仰的院士,一个是意识全无的植物人,时代之荒谬,就这样浓雾般渗入了后代的成长……
在谈到两人少年成名至今的感受时,张悦然表示成名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还得继续面对很多困难,“我有个很深的感悟,我们会随时重新出发,我觉得写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抛弃掉从前很多的东西,重新出发的过程。”对父辈历史的追索,被张悦然视为寻找自己的一部分,探寻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的一种方式。
韩寒的体会也许会更复杂一些,他一度成为全民热捧的“意见领袖”,又写出引起大量争议的“韩三篇”,而后结婚生女,拍电影,上娱乐榜头条,现在的韩寒虽然仍是黑框眼镜,不短的头发,但显得沉稳许多。在面对听众直言“不喜欢你”和扔掷过来的矿泉水瓶,他显得温和而有风度,让对方和在场听众注意安全。
“我觉得我的感触就是会变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温情。虽然我自己也有很多特别犀利的(想法),但是有的时候我自己会再想一想再多听听其他地方的想法,多去换位思考。我觉得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尤其是有了小孩以后的一个变化,包括回首看我自己写的蛮多的杂文,我觉得虽然很爽快,但是现在想来,有的时候这个观点是不是会显得有一些偏颇,会有更多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