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QQ 宣布推出 Q+ 仅仅月余, Google+ 便接踵而来。
应该说,这有点巧合。但也正是这种巧合,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巨头们在战略上的共同选择:突破以应用为中心的架构设计,全面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融入用户在线生活
腾讯和谷歌这两大巨头有着许多共同点,都拥有海量用户,拥有丰富产品线,拥有资源整合的基础。当然,他们的区别也非常明显,谷歌以搜索为架构基础,腾讯以即时通信为架构基础。因此,他们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过程中,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谷歌首先要解决的是客户粘度的问题,所以它选择了进一步发展用户关系链,以“社交圈”为重要突破口,并整合丰富的在线应用。不管谷歌与 facebook 有多相似,它都明白无误地传递了一个信号,社交关系链是其本轮突破的核心。其它应用,如通过“火花”在网上搜索针对某一特定话题的文章和视频,并与朋友分享;可提供多方视频聊天的“交友社区”功能,都是基于“社交圈”所衍生出来的应用。
相比之下,腾讯借助 QQ 客户端、 Qzone 、 QQ 朋友等应用,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关系链,因此它更看重应用的进一步丰富,和各种应用在底层的打通。这也是腾讯把宝押在“开放平台”上的原因。腾讯开放的指向,就是为了让所有应用向用户靠拢,使应用随手可得。
谷歌说, Google+ 不只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种战略方案,而是一个扩展后的谷歌,其目的是让谷歌在线资产在日常生活中更普及,而不只是网上冲浪时偶然点击、搜索一个网站、或者查查邮件。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说,腾讯要做互联网领域的水和电,让互联网真正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两家公司的表述,指向同一个方向:融入用户的在线生活,最好是“合体”。
巨头转型的背后,其实有着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共同认识:未来的互联网将无处不在,除了电脑之外,平板、手机、电视机……所有带有显示屏的设备,都可以成为网络终端。无论是谁,都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拥有跨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才有能力打赢下一场战争。二次创业的重点,恰恰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
许多业界评论人士认为, Google+ 的推出,是为了对抗 Facebook 。但事实上,这只是谷歌诸多部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为了让谷歌拥有更加优秀和完整的服务,并用客户粘住客户。目前,谷歌已经拥有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 Chrome 浏览器、 GMail 邮箱、 Picassa 网络相册、 YouTube 视频网站、办公软件、地图和搜索引擎等诸多领先产品线,并成功跨越了 PC 、手机、电视机等终端,获得接入用户网络生活的诸多入口。这些布局,已经彻底改变了谷歌早先的搜索引擎定位,使其成为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供应商。为了让这个帝国的居民稳定下来,谷歌会不遗余力。失败的 BUZZ 是一个应用,而谷歌 + 是全平台的整合,这将是完成不同的体验。
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将应用开发分担给了众多合作伙伴,自己则加快了跨平台能力的整合。近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Q+ 上线的同时,腾讯明显加快了不同平台版本 QQ 客户端的更新速度。这是腾讯承载海量应用的母体,也是腾讯跨平台的切入点。未来的“ Q+ 将介于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之间”,成为用户畅游网络社会的操作平台。 根据 Q+ 的规划,它今年主打 PC 平台,明年将进入手机和平板电脑,而后年进入车载和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