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饰悲喜》是一段深宫与民间交织的爱恨情长,讲述了姜菼与赵元熙之间跨越身份与命运的深情故事。十五岁的轻狂,让姜菼无意间改写了自己与姐姐的命运,从皇后之尊到心中藏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她的每一步都踏在权力与情感的刃上。赵元熙,那位在登闻鼓院倾听民间疾苦的智者,不仅肩扛天下,还细腻地呵护着与姜菼之间的爱情。在一次久别重逢中,他们笑谈鸡毛蒜皮,却也暗含了朝堂的风云变幻和家族的隐痛。当太子的病情成为禁忌话题,两人的世界被悄然卷入政治的漩涡。在这粉饰的欢乐背后,是他们对彼此深情的坚守,以及在命运洪流中寻找真爱与自我救赎的旅程。一场关于牺牲、成长与挚爱的传奇,等待着每一位渴望探秘宫廷深处情感纠葛的读者。
姜菼赵元熙全文免费大结局 姜菼赵元熙小说在线阅读推荐指数:10分
《粉饰悲喜》在线阅读全文
姜菼赵元熙是作者佚名刚刚发行的一部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书中剧情紧凑精彩,没有勾心斗角,轻虐深恋,完美的恰到好处。一起来看看小说简介吧!十五岁那年,我抢了阿姐的好姻缘。 后来,我成了当朝皇后,受尽荣宠。 阿姐却匆匆嫁给一位书生,远离汴京。 可离京前,她不悲反喜:「多谢妹妹成全。」《粉饰悲喜》 第6章 免费试读我和赵元熙已三个月未见,虽书信常通,却难解相思之意。
如今终于得见,自是心中如小鹿乱撞,雀跃之色溢于言表。
汴河上停着一只乌篷船。
一进船,赵元熙便斜倚着坐在了绣毡上,闭上了双目。
我瞧他眼下尽是乌青,便在矮几上的鎏金香炉里燃起了香。
「你在登闻鼓院里很累吗?」
他摇摇头,兀自揉起了太阳穴:「还好,只是汴京城里的愣头青实在是多,前日竟然有个丢鸡的大婶也去敲鼓。呵,丢了鸡,不去找厢吏抓偷鸡贼,居然去找我们,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我柔声劝慰他:「民为天下之本,百姓之事再小亦是大事,替百姓办的鸡毛小事多了,朝中大事自然也便解决了。」
「正是,所以我连夜派人去寻那只会下蛋的老母鸡,到底是在他家邻居的大锅里寻到了,可香着呢。」
「哈哈哈哈——」
我被他那又幽怨又滑稽的语调逗得登时笑出了声。
这一笑,赵元熙的眉目亦舒缓了:「阿菼是在笑话我吗?」
「小女子哪敢笑话秦王殿下,不过,区区一只老母鸡,会令你如此烦忧?」
一言既罢,似是被戳中心事般,赵元熙的面色又暗了暗。
「怎会呢,是我三哥半月前忽染疾病,如今竟是颇有些药石无灵的样子。」
我一怔:「太子病重?可朝野并无人提及此事。」
「我爹爹和二府相公们唯恐臣民不安,便对外瞒下了,只是——三哥是我最敬重的兄长,多年来我可以做个自由自在的王爷,想去军中历练便去军中,想不娶妻便不娶妻,全赖兄长暗中周全。你应该已经知晓,我生母是宫中已逝的王美人,三哥是我在这世上,除爹爹之外唯一对我好的至亲,如今他病重至此,我心中实在悲痛不已,不瞒你说,我已经愁得半月不曾睡过安稳觉了。阿菼,我怕的是——」
乌篷船里,他那一张清俊的脸上满是忧色,双目中隐隐尽是泪光。
人前风光无限的皇子,背地里竟然对我这样一位小女子垂泪。
我的心骤然一疼,主动握住了他的手。
「表哥重情,我懂的。当初我娘病重之时,??????????????????????????????????????????????????????????????????????????????????????????????????????????????????????????????????????????????????????????????????????????????????????????????????????????????????????????????????????????????????????????????????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小娘子,她失去了双亲,内心悲痛,一心求死却又不敢死,后来有位僧人说只要她能帮自己去城中寻一把六根清净的锅底灰,他便可以帮她去死,但这把锅底灰必须出自没有办过丧事的人家。于是小娘子四处去寻,却发现每一家都失去过亲人,都有过悲痛,后来,她渐渐地想通了人世无常,便不再想死了。表哥,我们来这世上与亲人相遇,无论是来报恩或是讨债,皆是缘也是劫,这一世的劫尽便是下一世的缘起,常做如此想,便不会那么难过了。」
熏香袅袅,我清音低沉,陷入到旧事之中,一时竟是万般唏嘘。
赵元熙原本只想向我诉诉心事,不料却惹得我伤怀起来。
他不由得直起身,愧疚地回握了我的手:「阿菼——」
我眸中隐隐有泪光,却含笑以手指虚虚地捂住了他的嘴。
「表哥,你放心,我不苦的。」
在汴京多年,虽是寄居,可我并无寄人篱下之愁楚。
皆因外翁一家都对我极好,吃穿用度,从未亏待。
有这样的血亲,我觉得自己是个极有福气的小娘子。
而如今我有了心仪之人,恰恰心上人是眼前人,便更觉得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了。
汴河水光粼粼,碎金点点,不知不觉间,汴京的盛夏已然到来。
赵元熙曾在军中历练几年,性情一贯直率不羁,此时却也柔肠百结起来。
「阿菼虽是小娘子,可心性之豁达与通透,是我不能及也。」
熙春四年十月,二十三岁的皇太子赵元昭薨逝。
为江山计,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相公们纷纷于冬日上书请立太子。
官家膝下如今唯剩二子,而皇六子刚刚年满三岁。
于是,无论是立贤还是立长,十七岁的皇五子赵元熙皆成了毫无疑问的储君之选。
可官家与太后却在此事上发生了争执。
官家非太后亲生,他自六岁登基,直到二十岁才真正理政。
在漫长的十四年里,太后垂帘听政,待他极为严苛。
此次,官家和二府相公们皆主张立秦王。
可太后却说先太子尸骨未寒,秦王与先太子是至亲骨肉,此时立他为太子,会令他背负不孝不悌之名,储君之清誉不可受损,不如再等等看。
太后都这么说了,秦王也只得一再上书推辞,不肯受位。
于是立太子一事便耽搁了下来。
可是连我大哥都知道:「等等看?太后怕不是在等皇六子长大吧。毕竟,皇六子的生母德妃是太后的亲外甥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