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自1月20日北京首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来,6天(截至26日18时)北京确诊病例从2例上升到63例。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陈志海认为,随着临床案例的积累和对新型病毒认识的增加,这一新疾病开始揭开神秘而可怕的面纱,呈现出更多的普遍性。 当前防控的“痛点”是斩断疾病的传播链条,公众的自我保护至关重要。
个别无症状者往往不发病就自愈
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对它的认识如何?
陈志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从2019年12月开始在武汉暴发。 早期发现的患者为肺炎病例,以重症患者居多,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此死亡。
随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疾病谱与其他疾病非常相似,也是连续的谱系。 病情由轻到重,有无症状的吸毒者、轻症患者、普通典型患者、危重症患者等。 其中个别为无症状药物依赖者,部分为轻症或危重症,大部分为普通典型患者。
新京报:他们有什么区别?
陈志海:无症状携带毒品者往往不发病而自行治愈; 轻症患者中青少年比较突出,包括部分成人,出现咳嗽、低热、身体不适,经过5-7天自行痊愈; 典型患者早期3-5天症状较轻,逐渐进展,发展为肺炎,甚至重症肺炎,病情有由轻到重的过程,下一周表现最严重; 危重型病例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衰竭和多器官损伤,需要生命支持系统,最终导致死亡。
重症患者多为老人或有基础性疾病
新京报:外界最先关注的是重症和死亡病例,他们有什么特点?
陈志海:重症常有自身因素。 目前死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年龄,死亡者主要集中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身上; 或者患者前期患有慢性病、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可发展为重症。
临床上也多见个别重症青少年,发病后不能及时休息,长途旅行、工作、聚会消耗体力,自身免疫力低下,病情加重。
新京报:目前,轻微症状的病例普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也有人分享了发病后居家隔离的经验。 你认为这种做法能提倡吗?
陈志海:居家隔离与否与地区疫情趋势有关。 目前北京疫情发展,能够耐受对所有患者采取隔离防控措施。 我个人建议,如果是感染者,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该立即就医。
由于轻型患者也具有传染性,居家隔离对普通民众来说并不严格,一旦感染亲属,也会影响社会。 重症患者应该更早去医院隔离。
当然,如果某地区疫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过多超出医疗机构负担范围,居家隔离也是可选措施。
通过普遍的防护切断个别的传播
新京报:疫情防控中目前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陈志海: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流行病学史。 大多数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都有症状,经医生诊治后被隔离,但个别轻症甚至无症状的吸毒者也同样具有传播能力。 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普遍防护,阻断这些个别传播。 如果每个人都保证自己不会生病,疫情两周就能得到控制,做好自我防护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在同一个呼吸道疾病中,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肺炎?
陈志海:感冒者上呼吸道症状较重,其他症状较轻,会咳嗽、流鼻涕,但精力充沛从事其他活动没有危险。 流感分为甲流和乙流,每年冬春流行,除上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下呼吸道肺炎。 感染后出现快速升温、头痛、肌肉酸痛、乏力、体力下降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觉较重。 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也可引起重症肺炎甚至死亡,全球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较多。
新型肺炎的特征,正如我刚才所说,有几个不同的程度。 当然,公众没有医学背景,不能根据一些症状进行自我诊断。 因此,比如从武汉来,接触武汉本地人,外地来北京坐公共交通,或者家人患病,有呼吸道症状,就要及时筛查。
北京新闻记者戴轩
编辑陈思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