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即世人所称的“坐洋”,是清朝末年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外国银币之一。其发行期自始至终与战争阴霾交织,直至1928年因战乱中断。恰逢中国1933年实施废两改元,国内货币市场逐渐被船洋法币主导,外国银币地位骤降,而坐洋亦在此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虽短暂恢复对印度支那的统治,却未再发行过银质货币。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坐洋币重量调整为27克的“减重版”,却并未影响其流通影响力。此币在与印度支那接壤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大量流通,甚至远至闽南,与“鹰洋”、“龙洋”、“站洋”并列成为鸦片战争后涌入闽南地区的四大外来币种。
坐洋币简介1. 学名为“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的坐洋,以其正面镌刻的希腊自由女神坐像而得名。背面则饰以麦穗图案,并镌有法文“贸易银元”及“法属印度支那”字样,彰显其殖民地货币属性。
2. 坐洋的诞生可追溯至1879年法国在交趾支那(今南部越南)铸造的10仙、20仙、50仙、1皮阿斯特银币。至1885年,为抗衡墨西哥鹰洋与美国贸易银币,法属安南政府开始铸造一元银币。因其成色与重量(1885-1895年为27.215克,90%成色,即“加剧坐洋”)优于鹰洋,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坐洋过于优质,常遭藏匿或熔化,影响流通,故于1895年减重至27克(即“普重坐洋”),并延续至1928年停止铸造。虽然后期以谷物女神头像重铸1元银币,设计风格与重量(1931年减重为20克,成色不变)均与原坐洋大相径庭,但仍被习惯性称为坐洋,但在实际使用中需折价处理。
坐洋币基本常识1. 坐洋币主币“壹圆”的铸造始于1885年,地点在巴黎,历经43载,至1885年至1895年间的铸币,重量统一为27.125克,被称为“加重版”;而自1895年至1928年的24个年号铸币,则均为27克,被称为“普通版”。特别指出的是,1895年是唯一一个同时铸造加重版与普通版的年份,另据传闻1905年存在“加重版”,但目前尚未发现实物,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2. 当今社会,房地产、金融、股市等行业陷入低迷,国家大力扶持艺术品行业,加之信息时代的发展,钱币的价值与市场行情对于广大藏家而言,已然如同瓶装水般透明可见。
坐洋币近年成交记录精选:
1. 1885年坐洋 380万 香港大德 2014--03-17
2. 1908年坐洋 450万 香港佳士得 2014-04-05
3. 1890年坐洋 560万 香港苏富比 2014-01-14
4. 1910年坐洋 670万 澳门中信 2013-08-09
5. 1922年坐洋 550万 澳门中信 2014-05-23
6. 1903年法属安南“坐洋 275.15万 2016-01-16
7. 坐洋”安南银币三十五枚 186.86万 2016-02-08
8. 民国时期镶“坐洋”银币刻 176.52万 2016-02-25
9. 1930年法国坐洋二角 150.46万 2016-03-15
10. 1930年法国坐洋二角 174万 2016-03-15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