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体不适就诊时,医生会基于患者的症状和初步判断来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X线或核磁共振等。然而,一提到这些检查,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导致癌症,因为它们涉及辐射。但实际上,这种担忧并不完全符合科学事实。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非电离辐射不具备电离能力,对人体并无损害,常见的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相反,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可引起生物体内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细胞DNA的损伤变异,从而引发癌症。
在医疗机构进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中,使用的辐射类型属于电离辐射,但不同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检查项目并不产生辐射。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不少人对于X射线、CT、B超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强度十分关注,那么究竟哪种检查辐射最强呢?让我们逐一了解。
X射线检查类似拍照原理,让X射线穿过人体形成影像。据统计,每次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相当于连续坐飞机飞行20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0.02-0.1mSv),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年所接触的自然辐射量就已经接近2.0-3.0mSv。因此,X线检查对机体影响甚微。
缺点: 因深浅组织影像相互遮挡,有时需从多个角度拍摄才能看清楚。
CT检查则是利用X射线穿透身体,相较于X线检查更为精准。如今广泛应用的多排螺旋CT能够将待检部位分割成极小的体积(小于1立方毫米)进行检查,辐射剂量约为X线检查的10倍左右。例如,一个普通的胸部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大致在2-55mSv,但即使是这样,只要年接受辐射总量不超过100mSv,仍属于安全范围。
优点: 检查便捷、快速,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定量测量组织的CT值;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能提供无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可进行不同平面的重建;增强扫描提高病变发现率,辅助定位诊断。
缺点: 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效能,尤其是定性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CT机测量的是物理参数,即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或物理密度,若衰减值无差异,即使肿瘤较大也难以识别。
B超检查借助声波反射原理生成影像,故其没有辐射,这也是孕妇可以接受B超检查的原因之一。B超在临床疾病诊断、早孕筛查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如乳腺癌、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肝胆疾病等,都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并确诊。
优点: 可连贯、动态地观察脏器运动和功能;不受成像层次限制,可跟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目前已成为胆道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多普勒技术可检测血液流量、方向,辨认脏器受损性质与程度,如心脏彩超可直观查看心脏内部结构和是否存在异常;价格低廉,约为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
缺点: 在清晰度、分辨率方面逊色于其他影像检查;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较易漏诊;气体对超声影响显著,肠气干扰等因素会影响检查结果;改变体位、屏气等要求使得骨折或不能配合的患者不适合接受此检查;过度进行B超检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核磁共振检查利用电磁波成像原理,对人体内的氢原子核施加磁场使其规则运动,经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MRI与B超一样,不产生电离辐射,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在检查过程中,由于人体会处在磁场内,可能产生热量,对于已有发热症状的人并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优点: 无电离辐射损伤;对软组织和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方面的检查优于CT;可实现多序列、多方向成像,结合各种功能成像技术,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多影像信息。
缺点: 对运动性器官如胃肠道显示不清;对肺部等缺乏质子的部位成像效果较差;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检查(如植入起搏器或避孕环者);危重病人不宜;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合;检查时间较长,噪音较大。
总而言之,尽管各类影像检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但在医院进行检查时,医生会给出相应的专业建议。我们应该遵循医嘱并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更好地促进疾病康复。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