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6成受访者害怕朋友圈泄露隐私_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

2024-05-14 13:54 来源:网络

6成受访者害怕朋友圈泄露隐私_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成受访者害怕朋友圈泄露隐私_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6成受访者害怕朋友圈泄露隐私_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

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

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华锡制作了一份图表,揭示了大学生允许朋友查看其朋友圈范围的比例。广西大学的学生喻曙晴因曾经遭遇自己的自拍照被不熟悉的人保存至手机而对朋友圈隐私尤为关注,因此她一直设定朋友圈只显示最近三天的内容,以此避免潜在的隐私泄露问题。由于职业或其他原因,喻曙晴会添加一些并不十分熟悉的人为好友,她对此类新人看到自己所有过往动态的情况感到不适。

一项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大学生在发布朋友圈时会采取分组屏蔽的做法,其中超过半数的人对朋友圈中的广告推销内容表示反感。中央民族大学的张星在发表朋友圈时也会选择屏蔽部分人群,如长辈、不太熟悉的同学以及广告推销者。提及屏蔽长辈的原因,她提到由于代沟的存在,长辈可能无法理解年轻人常用的表情包和网络语言,这经常导致误会。一次因未屏蔽父母而在朋友圈发表了有关体育赛事评论后,父母立刻要求她删除该内容,自此之后,为了避免此类冲突,张星便习惯性地对父母实施了屏蔽。

据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数据显示,57.15%的大学生在发送朋友圈时会采用分组屏蔽功能,其中广告推销、负能量内容以及心灵鸡汤(人生哲理)位列大学生最反感朋友圈内容的前三位,分别占52.02%、32.22%和5.61%。

在许多学生看来,广告推销类内容时常成为被分组屏蔽的对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张卓林表示,朋友圈是用来与亲友、挚友分享心情和记录生活的空间,看到广告推销内容会破坏其使用体验,因此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屏蔽。

另一方面,调查还发现,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朋友圈了解他人,并且有六成以上的学生承认朋友圈内容会影响他们对别人的评价。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梁亚茹表示,当与朋友接触不多时,朋友圈展示出的个人形象能够加深她对对方的认知。去年底,她通过朋友圈了解到一位在偏远地区支教的学姐不仅充满爱心,还热衷于各种有趣的事物和旅行,这让她对学姐有了全新的认识。

同样地,山东大学的董飞飞也借助朋友圈去了解他人。在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郭宇晗相识后,由于身处不同城市,他只能通过浏览郭宇晗的朋友圈来了解她的日常生活,从中感受到了西藏的美丽风光和藏族人民淳朴真诚的一面。受此影响,董飞飞决定在大四毕业后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希望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选择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的现象,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分析指出,这种设置反映了个人即时的心情与心境,甚至可能是公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情绪。同时,年轻人的心态变化快速,他们需要在公共领域保持适度的自我边界感,以确保在微信社交上有适当的安全感。此外,三天可见的设定也让那些倾向于在朋友圈表达自我的用户得以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感。

在发布朋友圈的过程中,吐槽和抒发情感在所难免,但也可能引发尴尬,比如被领导同事看到产生“社死”情境,或是引起父母的忧虑,于是设置屏蔽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手段。朋友圈既充满了忍不住想要倾诉的冲动,又顾虑某些人不应看到的内容,此时屏蔽成为了兼顾两者尊严的选择。

针对大学生希望通过朋友圈了解他人,并据此形成对他人印象的现象,安庆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贾涛认为,这实际涉及到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的问题。处于青少年与成人早期阶段的大学生,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并避免统合危机,也就是要在内外部整合和适应中找到平衡稳定。在这个阶段,年轻人既要基于自我认同寻求共享认同,也可能因为尝试不同社会角色而导致消极认同。

朋友圈展现出的是个体人格特质的一个侧面,为此贾涛建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培养理性认知,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并提出了如下三点建议:首先,纠正认知偏差;其次,学会换位思考;最后,掌握赞美与批评的艺术。(注:文中张星、郭宇晗、董飞飞均为化名)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6成受访者害怕朋友圈泄露隐私_超八成大学生担心朋友圈泄露隐私,发圈时还设置了…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