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币圈警钟:倒卖虚拟币背后的法律雷区

2024-06-12 02:05 来源:网络

在2021年末,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震动币圈,揭示了四名95后青年因涉足泰达币非法交易而身陷囹圄的故事,他们的行为被定性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引发了业界对虚拟货币交易法律界限的深思。本文将深入剖析此案,揭示币圈中的刑事风险暗流。

**一、案件回溯:泰达币的灰色交易链**

2018年底至2019年初,李先生受雇于深圳某公司,在火币网上购入USDT,转手在“pex”平台以微高价格售出,看似精明的套利行为,却因涉及非法资金流转而触法。尽管银行卡被冻,公司解散,他不仅未收手,反而拉拢三人扩大“业务”,最终四人因交易流水高达3800余万,获利10.72万元,被依法定罪。

**二、法律视角:帮信罪的铁幕落下**

依据司法解释,交易金额超过20万或违法所得过万即构成“情节严重”。此案例中,不仅交易额远超标准,且涉及31.2515万元的诈骗赃款,符合帮信罪的构成条件。法院指出,被告人在明知他人犯罪的情况下,仍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构成犯罪,其获利行为与诈骗罪的实施紧密相连。

**三、深度剖析:界定与责任**

1. **何为“支付结算”?**虚拟币交易是否算支付结算,存在争议。但法院扩大解释,将李先生等人通过虚拟币交易间接促成的资金流转视为支付结算,这提示OTC商家需谨慎行事。

2. **“明知”之辨**。判断是否“明知”资金来源非法,关键在于交易行为是否异常及获利方式。李先生等人在被警告后继续交易,加之特定平台选择,被推定为“明知”参与非法活动。
**四、币圈商家的法律雷区**
- **通讯与平台选择**:使用难以追踪的通讯工具,或选择非主流交易平台,可能被视为逃避监管的迹象。
- **交易异常**:高额差价、频繁换卡、与可疑对象交易,都是危险信号。
- **审慎义务**:忽视资金来源审查,可能让自己置身法律风险之中。
**五、结语:币圈生存法则**
李先生等人的案例为币圈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在虚拟货币交易的快车道上,忽视法律红线可能导致沉重代价。面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保持警惕,合规操作,必要时求助法律专家,才是明智之举。币圈虽好,入局需谨慎,勿让贪婪成为走向违法的催化剂。

币圈警钟:倒卖虚拟币背后的法律雷区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