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唐朝工匠实名给银饼打补丁_文博日历丨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

2024-11-15 02:02 来源:网络

唐朝工匠实名给银饼打补丁_文博日历丨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工匠实名给银饼打补丁_文博日历丨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

文博日历丨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

衣物上的补丁常见,但你是否想象过银饼也需修补?今日,让我们探索一块背负丰富历史的唐代银饼。1970年秋,西安何家村的一次发掘,揭示了唐代宝藏,其中包括引人注目的22枚银饼,它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税收与交换的故事。

在唐朝初创之时,银子尚未成为法定流通货币,仅用于贡品与赋税。其中4枚银饼携带着錾刻铭文,揭示它们作为唐代税银的身份。彼时,唐代税制尚处于“租庸调制”阶段,涵盖土地税、劳役与户调三种,后者涉及实物如麻、丝、绢。然而,富有之家可用银两代替劳役,而大宗的丝帛则因运输难题,转而以金银这类“轻便货物”折算,由此催生了以金银支付部分税项的实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枚“怀集庸调”银饼,其上清晰的铭文记录了开元十年(726年),广东怀集县上缴的税银,以及经匠人“高童”检验后因重量不足而进行的补充,从而留下了一个独特的“银补丁”。

这些银饼,尤其是来自岭南道的“怀集”与“洊安”两地的,反映了该区域作为唐代重要银产地的地位,以及通过庸调布帛转换为标准化银饼,最终入库的流程。这些实物证据不仅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各州税赋上缴中央的记载,还填补了历史细节的空白。

至于这十两银饼的价值,据史料,开元十四年,一斗米仅需十三文钱。换算下来,十两银子能购得近770斗米,相当于现今约4077公斤的米量,若按每公斤米6元的现代价格计算,价值约24461元。这不仅展示了银饼的经济价值,也映射出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即便是边远之地的县,也能贡献如此财富,银饼成了唐代税收体系与辉煌时代的珍贵印记。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唐朝工匠实名给银饼打补丁_文博日历丨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y866.cn)。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