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国家公祭日十年:数据见证历史铭记

2024-12-13 10:51 来源:网络

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一组数据见证他们铭记历史

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

今年是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第十个年头。2014年12月13日,首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举行。自此,每年的这一天,国家公祭仪式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上庄重举行。从家庭祭奠、城市纪念到国家层面的公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历史,警示未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现状

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下32位,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94岁。1987年首次统计时,记录在册的幸存者共有1756名。遗憾的是,今年以来,已有6位幸存者相继离世。这些幸存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他们的故事和记忆对于后人来说弥足珍贵。

历史记忆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传承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目前已有32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官方认证,其中大多数是幸存者的后代,包括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有部分第四代加入,最年轻的传承人年仅9岁。这些传承人通过多种方式将历史真相传递给下一代,如代替幸存者赴日参加证言活动、记录并出版幸存者的口述生活史、开通社交媒体账号讲述历史等。

纪念馆藏品的增加

十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收集新的文物史料,进一步揭露了侵略者的罪行。截至目前,纪念馆的藏品总量已超过19.4万件,其中包括1249套6418件国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历史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历史证据。

“哭墙”的变迁

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设立了“哭墙”,当时上面刻有3000个遇难者的名字。随着研究的深入,“哭墙”上的名字不断增加,现已记录了10665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姓名。每增加一个名字,都是对那段悲惨历史的一次深刻铭记。

纪念馆的参观情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吸引约500万人次参观。2024年春节期间,就有约22.2万名观众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共同缅怀历史、祈愿和平。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的场所。

和平大钟的回响

自2018年9月18日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常态化开展撞钟悼念仪式。每天上午8点半,首批进馆参观的12名观众代表会共同撞响和平大钟,以此追思遇难同胞、祈愿和平。至今,这一仪式已举办了1690场,共有19308名观众参与。

观众的留言与感悟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尾厅留言区,截至2024年,共有125278份观众留言。“历史”“和平”“铭记”“祖国”“繁荣”等词汇频繁出现,表达了参观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志愿服务的壮大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支超过3.5万人的庞大队伍。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如今的35284人,其中近十年新增了11823人。越来越多的国际志愿者也加入其中,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历史真相,并在史学研究、文史资料翻译、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祈愿世界和平。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