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一段经典的曲子想必大家都听过。据媒体报道,浏阳河作词者徐叔华11月3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徐叔华,湖南长沙人,1931年出生,湖南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学会会员。一九四九年九月加入湖南省湘江文工团,担任演员,成功表演了《哑巴劳军》《白毛女》《兄妹开荒》《女社员》等名剧。后来从事剧作家工作,先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剧作,著名的有歌舞剧《双送粮》、土家族大型神话剧《春哥和鸡》、花鼓戏《补锅》等。“浏阳河”的歌词是徐叔华在解放前创作的小歌舞剧《双送粮》的主题曲,也是徐叔华从事戏剧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刚来浏阳的时候,还是1951年的时候,他年轻的时候,韶华正好,创作歌曲被选为北京演出,大获成功;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已经唱响了,全世界。而且他,头发都白了。徐叔华,著名歌唱家、浏阳河的词作者。
2017年6月28日,徐叔华带着一份对浏阳的深厚感情,在86岁高龄的时候,再次回到浏阳进行为期两天的探视,并参观了欧阳予倩大剧院,市立档案馆,重游了浏阳河。岁月沧桑,山城千变万化,但老人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却如他心底那首歌,历久弥新,久久不散……
"徐老在这里!今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四点半,在解放路,一群戏曲爱好者在花鼓戏剧团穿梭。这里是浏阳老人游览花鼓戏的最后一站,感受到浏阳那热火朝天的岁月。许多人不知道徐叔华与花鼓戏的起源,正如许多人不知道的那样,《浏阳河》一曲,也与花鼓戏有关。
徐叔华被邀请参加了“浏阳河”的首演,并受到了邀请。“这实际上是从花鼓戏的一段开始的。”徐叔华微笑着说。
传说始于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爆发,当时湘江文工团一批从事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被分成若干队下山到田头采风,19岁的长沙人徐叔华,也是其中一员,被分到了长沙的一支队伍中去采风。不久秋收,分到田里的农民都有了粮食的积极性,在交粮的路上也有点你追我赶的味道。
这种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感染了徐叔华,他立刻产生了灵感:“我想到有外公孙儿推着小车送公粮,不小心车陷到沟里,他们要请一个年轻人帮忙抬车。年轻人故意逗弄孩子,就对他说:如果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就帮你抬。
年轻人问些什么?花鼓戏的剧友们都心知肚明,那是自然而然的“浏阳河弯弯曲曲”?通往湘江的水运?河畔有哪些县?谁来带领人民解放呢?”
「咯,不知道…」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戏院里笑了起来。徐叔华创作的“推土车”,后来改为“双送粮”,深受欢迎。一九五九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演出,提出唱一曲湖南民歌,经接待方再三斟酌后,将《双送粮》中的词,结合“送瓜调”的字,把《双送粮》中的词句,“放在一起”,“放在一起”。